学习资料
语文六年级上册课内阅读期末要点梳理(核对课堂笔记复习)
- 2022-11-27
- 作者: 石老师
- 分类目录 六年级上册
1、草原
(1) 《草原》是老舍先生首次来到草原,访问陈巴尔虎旗时写的一篇散文。作者原名舒庆春,字舍予,作品有《茶馆》、《骆驼祥子》等,有“人民艺术家”称号。
(2) 《草原》写了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写了草原的美丽景色以及受到蒙古人民热情欢迎、款待的情景,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和民族之间的团结,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无限热爱之情。
(3) 《草原》一文主要描绘了草原风光图、喜迎远客图、主客联欢图三个画面,表现了草原的景色美,人情美和习俗美。《草原》一文的中心句是: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句话是作者情感的集中体现,它的意思是:蒙古族和汉族人民之间的情谊很深,怎么舍得马上就分别!大家站在夕阳下无边无际的大草原上,相互倾诉着惜别之情。
2、丁香结
(1)《丁香结》宗璞的一篇散文,文章描写了城里街道旁、宅院里、城外校园里、她住了三十年的斗室外丁香的不同形态,表达自己对丁香的喜爱赞美之情,由物及情,最后写到丁香结就如每个人一辈子中不顺心的事,而我们能做的是采取乐观豁达的心态去对待。
(2)文章的中心句是:“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吗?”这句话作者以 丁香结 象征人生中不顺心的事,解不开的愁怨。句子的含义是:人的一生总会遇到一些不顺心的事,这是很平常的事,我们应当正视它们,把它们当做自己生活的有益补充,这样,我们的人生才会充满乐趣,才会更有意义!
(3)课文前半部分写了丁香花的颜色、香味、形状,以及丁香花陪伴“我”写作,后半部分写了由丁香引发的联想。作者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实写丁香花的形象,虚写寄托于丁香花的志趣和豁达的人生态度。
(4) 课文中描写丁香花的诗句是“芭蕉不展丁香结”、“丁香空结雨中愁。”
(5) 与“丁香结”有关的诗句:
a. 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李商隐《代赠》
b. 殷勤解却丁香结,纵放繁枝散诞春。——陆龟蒙《丁香》
c. 霜树尽空枝,肠断丁香结。——冯延巳《醉花间》
d.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李璟《摊破浣溪沙》
3、古诗词三首
◆《宿建德江》
(1) 《宿建德江》诗人通过写暮宿建德江畔所见之景,抒发自己的孤寂情怀。全诗的艺术特色:此诗写羁旅愁思,情景相生,风韵天成,富有艺术美。
(2) 日暮客愁新”中的“客”指诗人自己,勾起愁思不用“生”而用“新”的妙处是:有愁上加愁的意思,抒发的感情更深刻。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3)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的作者是宋代诗人苏轼,诗中描绘了雨前、雨中、雨后的景色变化,绘成一幅“西湖骤雨图”,表达了作者热爱自然山水的感情。
(4)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运用了对偶、比喻的修辞,写出了夏雨来势之猛,雨势之大。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5)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作者是宋代词人辛弃疾,该诗从视觉(明月、星等)听觉(鸣蝉、蛙声)和嗅觉(稻花香)三方面描写了夏夜的山村风光,表达了作者对丰收在望的喜悦和对农村生活的热爱之情。词中与“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综合:
(6) 《宿建德江》和《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这两首诗都写了月夜的景色,但表达的情感完全不同,前者表现了诗人一人在外地游历时内心的孤苦之情,而后者表达的是词人的喜悦欢快之情。
(7) 从诗词中赏景:诗词中有四野茫茫、江水悠悠、天地月明之景: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有黑云散去,碧波如镜,水天一色之景: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有青云飘浮,星光稀疏,小雨初来之景: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也有绿树环抱、青山相伴、幽静旷远之景: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4、花之歌
l《花之歌》运用第一人称,从花的视角描绘了四季更迭,花开花落的现象,表现了花的日常生活和品质追求,塑造了花向往光明、与万物和谐共处的鲜明形象,抒发了作者对人生态度的独特感悟:人生要像花一样,失意时不顾影自恋,得意时不孤芳自赏,无论处于哪种境遇,总是积极地向往和追求光明。
5、《七律·长征》
(1) 《七律·长征》是一首七言律诗,全诗高度概括了红军长征途中的艰难险阻,热情地赞颂了中国工农红军不怕艰难困苦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2) 《七律·长征》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比喻句有“五岭逶迤腾细浪 良,乌蒙磅礴走泥丸。(对偶、夸张)”
(3) 《七律·长征》描绘了过五岭、越乌蒙、巧度金沙江、抢度大渡河、翻越岷山等长征历程。诗中“万水千山”指五岭 、乌蒙山、金沙江、大渡河、岷山、雪山。
(4) 首联开门见山地赞美了红军不怕困难、勇敢顽强的革命精神,“不怕”二字是全诗的诗眼。这两句强化了诗歌主题,统领全诗,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5) 绵延不断的五岭和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却只是小小的“细浪”“泥丸”。诗人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表现了红军战士无所畏惧、乐观豪迈的革命精神。
(8) “暖”暗示红军巧渡金沙江后的欢快心情,“寒”暗示红军飞夺泸定桥的惊心动魄。
6、狼牙山五壮士
(1) 《狼牙山五壮士》是按照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整个事件发生的顺序可以概括为:接受任务一痛击敌人(详)一引上绝路一顶峰歼敌(详)一跳下悬崖。
(2) 《狼牙山五壮士》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七连六班的五位战士,为了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把敌人引上狼牙山峰顶,顽强歼敌,最后英勇跳崖的故事,表现了五位战士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勇于牺牲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
(3) 课文第二自然段既关注了人物群体,也写了每一位战士,这样写的好处:点面结合,既表现了五壮士的团结勇敢,又突出表现了每一位战士的英勇顽强。
(4) 《狼牙山五壮士》中“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一句把“石头”比作“雹子”,说明石头砸下非常密集、迅猛、有力。这两句话充分体现出五壮士英勇杀敌的决心和与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
7、开国大典
(1) 《开国大典》按照开国大典进行的顺序叙述。大典前(群众入场)——大典中(宣布新中国成立、升旗鸣炮、宣读公告、阅兵盛况)——大典后(群众游行)。揭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表达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喜悦感和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2) 开国大典一文,通过对大典中群众入场、举行典礼、阅兵盛况、群众游行等场面的描写,表达了中国人民对新中国的诞生无比自豪,激动的感情。
(3) 课文是按照“海军——炮兵——战车——骑兵——空军”的顺序来写阅兵式的。
8、灯光
(1) 《灯光》讲的是作者由天安门广场的千万盏灯回忆起的一段关于灯光的往事,歌颂了革命先烈为了后代的幸福生活,不惜牺牲自己生命的崇高精神,说明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2) “多好啊”在课文中出现了三次。第一次是“我”在 天安门丁广场上听到的;第二次是 郝副营长 看到课本插图上的灯光后发出的感叹;第三次是郝副营长说的,说出了他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憧憬。
9.我的战友邱少云
(1) 《我的战友邱少云》是一篇革命回忆录,故事发生在 抗美援朝 时期。文章通过写邱少云在执行一次潜伏任务时,为了战斗的胜利忍受烈火烧身的巨大折磨却一声不吭、纹丝不动直至最后壮烈牺牲的事,表现了邱少云顾全大局、严守纪律、英勇顽强的崇高品质。
(2) “我心里像刀绞一般,眼泪模糊了我的眼睛。”这句对“我”的心理进行了描写,表达了我看到邱少云被火烧时十分痛苦的心情。
(3) “烈火在我的战友邱少云身上烧了半个多钟头才渐渐熄灭。这个伟大的战士,像千斤巨石,伏在那儿纹丝不动,直到牺牲前的最后一息,都没发出哪怕是极轻微的一声呻吟。”从“半个多钟头、才”我们可以体会到邱少云长时间忍受烈火烧身时的痛苦,从“像千斤巨石、纹丝不动、没发出、极轻微”我可以体会到邱少云顽强的意志和严守纪律、不怕牺牲的崇高精神。
(4) 用“一是…二是…三是…四是………”这样的表达方式,一方面可以把观点表达得很清楚,便于读者抓住要点;另一方面可以把理由表达得很有序,条理分明。
10、竹节人
l《竹节人》通过对制竹节人、玩竹节人以及老师没收竹节人却也自己偷偷玩竹节人的叙述与描写,表现了童年游戏的乐趣,表达了儿童的喜悦与满足,同时抒发了对老师的亲近与理解。
11、宇宙生命之谜
(1) 《宇宙生命之谜》是一篇科普说明文,主要介绍了科学家对“在宇宙中,除地球外的太空中是否有生命存在”这个问题的研究和探索。启示我们要学习科学家追求真理、不断探索的精神,激发我们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和探索未知的好奇心。课文用到的说明方法: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等。
(2) 这篇课文介绍了科学家探索地球之外的太空中是否有生命存在的艰难历程,说明到目前为止,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仍然是一个未解之谜的道理。
(3) 《宇宙生命之谜》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得出结论”的逻辑顺序,运用举例子、作比较等多种说明方法,说明人类至今尚未在地球以外的太空中找到生命存在的迹象,而人类将继续用孜孜不倦的科学探索精神去解开宇宙生命之谜。文章字里行间体现出科学小品文的严谨性、科学性、准确性。
(4) 宇宙中存在生命的条件:(1)适宜的温度(2)必要的水分(3)适当成分的大气(4)足够的光和热。
12、故宫博物院
(1) 《故宫博物院》是一组非连续性文本,由四篇材料组成。材料一是一篇说明文,沿着故宫的中轴线,按照由南向北的空间顺序对故宫主体建筑进行了较为详尽的介绍。
(2) 故宫博物院的特点和整体风貌是:规模宏大,建筑精美,布局统一。全文可分为四个部分:材料一整体介绍故宫;材料二讲述了有关太和门的故事。材料三是来自官方网站的游览须知,材料四是故宫博物院的平面示意图。
(3) 《故宫博物院》以文字与图片相结合的形式,介绍了故宫的悠久历史、文化价值、主要建筑及其布局和功用,表达了作者对故宫的热爱和赞美之情,歌颂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伟大的创造力。
(4) 紫禁城有四座城门,南边午门,北边 神武门 ,东边东华门,西边西华门。紫禁城城内有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前朝)。
(5) 文章按由南到北的游览参观路线依次介绍:天安门——端门 ——午门——汉白玉石桥——太和门——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御花园——顺贞门——神武门——景山
13、桥
(1) 《桥》是一篇微型小说,叙述了一位老支书面对暴发的山洪,以自己的威信、忠于职守的信念和沉稳果决的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赞扬了老支书忠于职守、舍己为人和大公无私的精神。
(2) “她来祭奠两个人。她丈夫和她儿子。”“她丈夫”指的是老支书,“她儿子”指的是那个小伙子。小说最后才点明小伙子和老支书的关系,这样写的好处是:既出乎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更能震撼人心,烘托出老支书不徇私情的光辉形象。
(3) 《桥》一文中的环境描写。一方面表现出当时的情势危急,另一方面,突出了老汉的沉着无畏,不徇私情的形象。
14、穷人
(1) 《穷人》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写的一篇短篇小说。他的代表作品有《战争与和平》 、《安娜·卡列尼娜》 、《复活》等。课文记叙了一个寒风呼啸的夜晚,桑娜与渔夫主动收养刚刚病故的邻居西蒙的两个孤儿的故事,赞美了桑娜和渔夫勤劳善良,乐于助人的高贵品质。本文的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比较突出。
(2) “屋外寒风呼啸,汹涌澎湃的海浪拍击着海岸,溅起一阵阵浪花。海上正起着风暴,外面又黑又冷,这间渔家的小屋里却温暖而舒适。地扫得干干净净,炉子里的火还没有熄,食具在搁板上闪闪发亮。”
这段话是环境描写,将屋内的温暖舒适与屋外的寒风呼啸进行对比,充分说明了桑娜勤劳能干,也暗示出渔夫出海打鱼的危险,从侧面反映了渔夫的勤劳和他们生活的贫穷。
(3) 全文以桑娜的内心矛盾为主线,围绕收养西蒙的两个孤儿这件事,前后设置了两个悬念:“渔夫是否平安回家?渔夫回家后能否同意收养孩子?”两个悬念交替展开,逐步消除,从而推动着故事向前发展。
15、《金色的鱼钩》
l《金色的鱼钩》一文的体裁是小说,叙述的是红军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接受党组织交给的任务,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不惜牺牲自己的故事,表现了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l《金色的鱼钩》运用了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外貌描写等描写手法,塑造了老班长高大光辉的英雄形象,让我们为老班长舍己为人和忠于革命的精神深受感动和鼓舞。
(4) “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这句话的含义是:鱼钩虽然长满了红锈,但它记录着老班长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闪烁着老班长金子般的思想光辉,象征着老班长关心同志、舍己为人、忠于革命的精神永垂不朽。这也正是课文以“金色的鱼钩”为题的原因。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 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
(2) 我觉着好像有万根钢针扎着喉管,失声喊起来:“老班长,你怎么……”。(夸张)
(3) 可是我的心里像塞了铅块似的,沉重极了。
(4) 我们的精神显得特别好,四处去找野菜,拾干柴,好像过节似的 。
(5) 老班长是一个忠于革命、舍己为人、坚强乐观、关心热爱战士、尽职尽责的革命英雄。
(6) “最后这句话是严厉的,意思只有我知道。”这句话中的“意思”指的是: 如果“我”不吃,老班长吃鱼骨的秘密就可能会暴露,让“我”赶紧吃,给两位小同志做榜样;让“我”不要感情用事,应顾全大局。
(7) “一路上,你是上级,是保姆,是勤务员,无论多么艰苦,也要把他们带出草地”这句话中指导员对老班长有三种称呼,这三种称呼的含义是什么?
a. 说老班长是“上级”,指老班长要负责带领三个病号走出草地;说老班长是“保姆”,指三个小战士年轻,又是病号,对他们的照顾要像保姆一样细致而周到;说老班长是“勤务员”,指老班长照顾病号要全心全意,老班长正是按照这样的要求来照顾小同志们的。
b. 上面这句话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我也能仿写一句:老师,您是园丁,是益友,是工程师,不管疫情多么严重,您还是坚持通过网络向我们传授知识。
15、夏天里的成长
(1) 《夏天里的成长》一文作者分别从动植物、 铁轨、柏油路等事物的长以及孩子的成长三个方面来阐述“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这一中心意思,一方面表现了夏日的生机与活力,另一方面告诉我们人一定要在青少年时期珍惜时间,积极进取,获取知识,提高能力,不能错过时机,否则就会成为一事无成的人。
(2) 围绕中心意思写,是《夏天里的成长》一文的写作特点。从动植物、事物、人物三个方面层层递进地围绕中心意思写。每一个自然段也是围绕中心意思选材的。
(3) 我积累的农谚有:
1. 六月六,看谷秀
2. 处暑不出头,割谷喂老牛。
3. 蚂蚁搬家蛇过道,大雨不久就来到。
4. 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5. 东虹日头西虹雨。
6. 清明前后,种瓜点豆。
7. 芒种不种 ,过后落空。
(4) 课文第3自然段引用了俗语”不热不长,不热不大”:第4自然段引用的谚语有”六月六,看谷秀、处署不出头,割谷喂老牛。”
16、盼
(1) 《盼》一文的作者是铁凝。课文以“新雨衣”为线索,以孩子的视角叙述事情的经过,围绕“盼”这一心理活动,依次写了“我”四个事例:(1)有了雨衣,盼变天;(2)下起了雨,盼外出;(3)没法出门,盼雨停;(4)盼来雨天,快乐出门。表达了作者对新鲜事物的强烈好奇心及对亲近自然的渴望,也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对生活的无比热爱之情。
(2) 《盼》一文中“我”的感情变化的过程:(1)“我”得到雨衣盼变天时的心情是急切的;(2)当看到天下起雨时,“我”的心情是兴奋的;(3)“我”盼望穿上雨衣外出的心情是迫切的;(4)“我”穿上雨衣时的心情是兴奋与喜悦的。
17、古诗三首
◇《浪淘沙》(其一)
(1) 《浪淘沙》(其一)的作者是唐代诗人刘禹锡,这首诗描绘了黄河雄伟壮丽的景象,表达了作者豪迈的气概和奋发有为的精神。“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引用了“牛郎织女”的神话传说,表达了作者逆流而上,直冲九霄的豪迈气概。
(2)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的诗意是:九曲黄河夹带着绵延万里的沙,从遥远的天边蜿蜒奔腾而来。这两句诗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既写出了黄河九曲的姿态,又表现出黄河的磅礴气势。
◇ 《江南春》
(1) 《江南春》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杜牧,这首诗描写了美丽如画的江南风光,表达了诗人对江南美景的赞美与神往之情。
(2) “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台烟雨中。”的诗意是:这里还有数不清的寺院,众多亭台楼阁掩藏在迷蒙的烟雨之中。 “千里”“四百八十”都是虚数,是说寺院多、地域广。这首诗抓住了莺、树、花、村寨、城郭、酒旗、庙宇、台、烟雨等景物写出了江南春天的特点。
◇《书湖阴先生壁》
(1) 《书湖阴先生壁》的作者是宋代诗人王安石,“唐宋八大家”之一。这首诗描写了湖阴先生居所的清幽环境,表达了诗人对勤劳淳朴的人们的赞美,对清幽脱俗生活的追求。
(2) “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的诗意是:院外,一条溪流环抱着绿油油的农田,两座青山仿佛推开屋门把那翠色送到眼前。这两句是对偶句,也是拟人句,这首诗借写景赞美了湖阴先生高雅不俗的品质。
18、只有一个地球
(1) “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等,(本来)是可以不断再生,长期给人类作贡献的。(但是),(因为)人们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不但)使它们不能再生,(还)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灾难,给人类生存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3) 这段话节选自《只有一个地球》,体裁是说明文。课文写了关于地球的三个方面的内容:地球美丽而渺小;地球上的资源是有限的;目前人类无法移居到别的星球。文章采用 列数字、举例子 等说明方法,阐明了“只有一个地球”的事实,呼吁人类应该珍惜资源,保护地球。
(2) 设计几条保护环境的宣传语。示例:
- 植树造林,功在千秋。
- 保护环境,就是爱惜生命。
-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 善待地球就是善待人类自己。
- 爱护今天的自然,自然将呵护你的明天。
- 一棵树+一棵树=一片树林。
- 人人爱花草,空气环境好。
- 污染环境,千夫指,保护环境,万人颂
- 绿色是生命之源
- 让蓝天白云永驻,愿绿水青山长留。
- 改善生态环境,营造绿色家园保护环境=保护自己。
- 保护生态环境,共建美好家园。
- 成就绿色,成就未来。
- 让我们当环保小卫士,让我们的家园更美丽。
- 节约资源的宣传语:
- 随手关灯,随时有灯。
- 水是生命之源,请节约用水。
- 节水、节电、节能源;约你、约我、约大家
- 使用清洁能源,还我碧水蓝天。
- 节约用水就是珍惜生命。
- 能源用光光,子孙泪汪汪
- 浪费资源、殃及后代,节约资源、造福子孙。
- 节约点滴能源,造福千秋万代!
- 能源你我共享,节约你我同行。
- 节约光荣,浪费可耻!
19、三黑和土地
●《三黑和土地》是诗人苏金伞创作的诗歌。这首诗讲土地改革运动后,做了土地主人的农民大众那种翻身的喜悦和高涨的劳动热情。抒发了农民对土地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课文语言朴实无华,写了三黑的四件事:(1)三黑把土地耙得平平整整,准备播种的事;(2)三黑对逮蝈蝈儿的回忆,以及他想招呼小朋友来逮蝈蝈儿的事;(3)三黑展望未来的事;(4)三黑翻身做了主人、有了土地之后那种喜悦的心情。
20、青山不老
(1) “这位普通老人让我领悟到:青山是不会老的。”“青山是不会老的”是统领全篇的中心句,文章以“青山不老”为题,表面上是说青翠的高山永远充满生机,实际上是暗示老人开辟山林、绿化家园的无私奉献精神永远流传。
(2) 《青山不老》一文用清新的笔触向我们讲述了一位山野老农,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和艰辛的生活条件,仍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植树造林工作中,用十五年的时间在晋西北创造了一片绿洲的故事,赞扬了老人与环境做斗争的不屈精神和造福后代的情怀。
21、文言文二则
伯牙鼓琴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1) 《伯牙鼓琴》讲述了一个千古流传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赞扬了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真挚友情。表达了知音难觅、珍惜知音的情感,同时还向我们展现了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后来人们把真正了解自己的人叫作“知音”,用“高山流水”比喻知音难觅或乐曲高妙。
(2) 锺子期描述伯牙琴声的句子是:巍巍乎若太山。汤汤乎若流水。(用原文中的话填空)文中最能体现伯牙和锺子期之间深厚情谊的句子是: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用原文中的话填空)
(3) 伯牙破琴绝弦的原因是: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用原文中的话填空)
(4) 写出和音乐有关的成语:
曲高和寡、弦外之音、高山流水
余音绕梁、余音袅袅、绕梁三日
异曲同工、有板有眼、黄钟大吕
(5) 《伯牙鼓琴》出自《吕氏春秋·本味》,伯牙和锺子期都是春秋时期人。
(6) 伯牙琴技高超,我们可以用成语天籁之音来赞美他的琴声。
(7) 看到琴,我想到了伯牙鼓琴,锺子期赞颂伯牙琴技高超的句子: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8) 我国古诗常提及伯牙、锺子期的传说,如:(将诗句补充完整)
- 锺期一见知,山水千秋闻。——孟浩然《示孟郊》
- 锺期久已没,世上无知音。—李白《月夜听卢子顺弹琴
- 故人舍我归黄壤,流水高山心自知。—王安石《伯牙》
(9)赞友谊的诗句还有: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书戴嵩画牛
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古语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
(1) 《书戴嵩画牛》一文的体裁是(题跋),是苏轼为唐代画家戴嵩的《斗牛图》写的一篇题跋。
(2) 《书戴嵩画牛》通过讲述一个牧童指出大画家戴嵩的《牛》画得有错误的故事,告诉我们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不能迷信权威,实践出真知;艺术源于生活,艺术家们在进行艺术创作时,要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不能凭空想像,应该从客观事实出发,向富有实践经验的劳动人民学习。文中点名主旨的句子是:耕当问奴,织当问婢。
(3) 牧童是这样评价这幅画的: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
(4) 处士面对牧童的话的表现:处士笑而然之。由此可见处士是一个敢于应战、乐于接受别人意见的人。
(5) 杜处士“笑而然之”,是在牧童指出《斗牛图》中的谬误之后,他的“笑”既有化解尴尬的意味,也包含了对牧童的赞许。
(6) 牧童认为两牛争斗时的情形应该是:尾搐入两股间。戴嵩画的两头牛争斗时的情形是:掉尾而斗。
(7) 读《书岱嵩画牛》,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艺术家的创作离不开细心观察,做事情应该向多向富有实践经验的人虚心学习。
22、月光曲
(1) 《月光曲》是一个传说,讲述了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同情穷鞋匠兄妹俩,为他们弹琴,有感于盲姑娘对音乐的痴迷而即兴创作《月光曲》的传奇故事。表现了他对穷苦人民的同情,以及他非凡的天赋和卓越的才华,同时告诉我们,伟大乐曲的创作不仅需要天赋和才华,更离不开高尚而真挚的情感。
【贝多芬,德国作曲家、钢琴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对世界音乐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被尊称为“乐圣”。我们比较熟悉他的《致爱丽丝》《欢乐颂》等作品。】
(2) “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这是肓姑娘担心哥哥心里难过,在安慰哥哥,说明她是一个善解人意,心地善良的姑娘。
(3) 贝多芬为什么弹完一曲,又弹一曲?
弹第一曲是因为贝多芬被女孩热爱音乐、善解人意所感动;弹第二曲因为失明姑娘爱音乐,懂音乐,贝多芬遇到了知音,激发了他创作的欲望和灵感,所以弹完一曲,又弹一曲。
(4) 《月光曲》一文中,当贝多芬再次弹琴时,皮鞋匠联想到了三幅画:第一幅:月亮初升,海面平静;第二幅:月亮升高,穿过微云;第三幅:月光照耀,波涛汹涌。根据这三幅画面,可以推断《月光曲》的旋律变化的过程是:轻柔舒缓——气势逐渐增强——高昂激越,节奏越来越快。
(5) 对于《月光曲》的内容、意境和表达的情感,作者没有直接去写,而是借皮鞋匠兄妹俩的联想和想象表达出来的。文中的省略号省略的是皮鞋匠的更多想象。
(6) 从皮鞋匠丰富的想象中我们看到了三幅美丽的画面,感受到贝多芬的音乐的变化:时而悠长舒缓,时而气势增强,时而高昂激越。盲姑娘也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是因为盲姑娘沉浸在贝多芬优美的琴声当中,琴声引起了她丰富的想象,使她仿佛看到了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这说明贝多芬的琴艺十分高超。
23、京剧趣谈
(1) 《京剧趣谈》从道具(马鞭等)和动作(亮相)两个方面描述了我国京剧独有的艺术特色,赞扬了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传统和在继承中不断发展的创新精神。
(2) 道具:
- 实在的道具:马鞭、鞋底、酒杯、酒壶。
- 虚拟的道具:马、针线、饭菜。
- 可实在可虚拟的道具:饭碗
(7) 京剧亮相分为静态亮相和动态亮相,静态亮相越发能显示武艺的高强,越发能显示必胜的信心。动态亮相可以突显人物的英雄气概。
(3) 京剧是我国国粹,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代表人物有梅兰芳等。京剧表演的四种艺术手法:唱、念、做、打,也是京剧表演的四项基本功。京剧里的“行当”:生、旦、净、丑
(4) “京剧还有一种奇特之处:双方正在对打,激烈到简直是风雨不透,台下看的人非常紧张,一个个大气儿不敢出,都把眼睛睁得大大的,唯恐在一眨眼间,谁就把对方给‘杀’了。”
这句话是神态描写,这里描写观众的紧张神态,是对舞台上演员表演的激烈打斗场面的烘托,衬托出表演的精彩和引人入胜,为下文的“静”作铺垫。
(5) 俗话说“一动不如一静”,古诗也说“此时无声胜有声”,讲的就是这种情况。静,越发能显示武艺的高强,越发能显示必胜的信心
24、少年闰土
(1) 《少年闰土》通过“我”对少年闰土的回忆,刻画了一个活泼可爱、机智勇敢、聪明能干、见多识广的少年形象,反映了儿时的“我”与闰土真挚的友谊及“我”对他的怀念之情。
(2) 【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他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主要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以及大量杂文。课文节选自鲁迅的短篇小说《故乡》。1918年,他首次用笔名“鲁迅”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3) 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环境描写)“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的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
这句话对闰土的外貌和动作进行了描写,塑造了一个活泼可爱、机智勇敢的少年闰土形象。
(4) 我们沙地上,下了雪,我扫出一块空地来,用短棒 支起一个大竹匾,撒下秕谷,看鸟雀来吃时,我远远地将 缚 在棒上的绳子只一拉,那鸟雀就罩 在竹匾下了。(动作描写)
(5) 与闰土相处的过程,重点写了闰土给“我”讲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看瓜刺猹和看跳鱼儿这四件新鲜事。其中看瓜刺猹这件事叙述得最详细。
(6) 我素不知道天下有这许多新鲜事:海边有如许五色的贝壳:西瓜有这样危险的经历,我先前单知道他在水果店里出卖罢了。
“素”是平素、向来的意思。“新鲜事”指闰土对“我”讲的那许多关于农村、海边的事,这些事“我”从来都不知道,所以感到新鲜。“我”向来不知道许多新鲜事,因为“我”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从来未接触过这些事。这句话表达了“我”对少年闰土的羡慕和钦佩。
(7) “我”与闰土的不同之处:
①生活环境不同:闰土生活在海边农村,“我”生活在高墙大院里。
②阶层不同:闰土是一个忙月的儿子,“我”是一个少爷。
③见闻不同:闰土见多识广,“我”却孤陋寡闻。
虽然生活环境不同、阶层不同,但“我们”却建立了深厚的友谊,这是多么难得啊!
(8) 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事,回想课文内容可知,文中的稀奇事有:雪地捕鸟、看瓜刺猹、潮汛看跳鱼、海边拾贝等。
(9) “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他们指的是:“和我一样,生活在高墙大院内的富家子弟”。这句话的含义是:我和我往常的朋友都生活在高墙深院内,没有广泛地接触大自然,视野非常狭窄,如井底之蛙,孤陋寡闻。
(10) 文中反复出现“不知道”三个字,起到突出强调的作用。突出的正是我的孤陋寡闻,这和闰土的见多识广,形成鲜明对比,让闰土的形象更加鲜明,而从我对闰土的羡慕,就能感受到我对自己生活环境的不满和对丰富多彩的农村生活的向往。
(11) 通过本学期的学习,我们对鲁迅先生有了深刻的认识:他是关心贫苦人民的人,从他“救助车夫、关心女佣”可以看出;他是勇于斗争的人:从他笑谈“碰壁”可以看出;他还是甘于奉献的人,从诗人臧克家在《有的人》中赞鲁迅先生甘于“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可以看出。
(12)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中,从“谈碰壁”“救助车夫”两个部分,我们可以看出他的诗句“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就是对他的真实写照;而他的另外两句“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又让我们认识到他是一个铁血柔情的人。
25、好的故事
(1) 《好的故事》通过对梦境中“好的故事”的描绘,反映了作者在希望与失望的矛盾中,对充满“好的故事”的生活的强烈期盼,表现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对理想的热烈憧憬。
(2) “带织入狗中,狗织入白云中,白云织入村女中…。在一瞬间,他们又将退缩了。”这句话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富有水乡特征的事物倒影在水中交织融合 、起伏变幻的景象,美丽而有趣。
(4) 课文运用了对比和象征的手法。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两)次提到“昏沉的夜”,作者用“昏沉的夜”暗喻旧中国的黑暗。表达了他对现实的不满和痛恨。而“好的故事”其实是一个梦境,这故事“美丽,幽雅、有趣”,寄托了作者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6) 鲁迅的名言:
- 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 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意挤,总还是有的。
- 我好像是一头牛,吃的是(草),挤出的是牛奶。
26、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1)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是周晔写的一篇纪念性文章,通过回忆伯父鲁迅先生生前给自己留下的印象深刻的几件事,说明鲁迅先生是一个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表达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无比 怀念、热爱与敬仰之情。
(2)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写了五件典型事例:
(一)趣谈《水浒传》(启发晚辈认真读书,对晚辈的关心)
(二)笑谈’碰壁’(勇于同黑暗势力做斗争,对黑暗现实的不满);
(三)燃放花筒(喜爱孩子,慈祥率真);
(四)救助车夫(对贫苦人民的关心);
(五)关心女佣(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
27、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
(1) 《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这首诗不但表达了对鲁迅的怀念,而且通过写鲁迅和与他截然相反的“有的人”的对比,批判了那些骑在人民头上的反动统治者和压迫者,热情歌颂了鲁迅先生为人民无私奉献的可贵精神,号召人们做真正有价值的人。
(2) “有的人活看,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句中的“有的人”意思不同。前两句中的“有的人”是写反动统治者,他们虽然活着却如行尸走肉,他们欺压百姓,下场可耻;后两句中“有的人”是写鲁迅以及像鲁迅这样的人,他们虽死犹生,永远活在人民心中,赢得人民的尊敬和歌颂。
(3) “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这句诗表明鲁迅先生的态度是情愿把自己的一切贡献给人民大众的事业。
l六年级上册语文全册综合练习
(1) 通过本学期的学习,我忘不了《狼牙山五壮士》中英勇顽强,宁死不屈的五壮士那壮烈豪迈的口号声;忘不了《灯光》中视死如归、舍己为人的郝副营长,忘不了《我的战友邱少云》中顾全大局、不怕牺牲、严守纪律的邱少云;也忘不了伟大领袖毛泽东在《长征》即将胜利时写下的:“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这诗句,让我感受到了红军不畏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开国大典”的举行,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也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2) 从古至今,爱国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既有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曹植的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也有李纲的祖宗疆土,当以死守,不可以尺寸与人;更有陆游“位卑未敢忘忧国”的赤子之心。
(3) 春日,当你看到万紫千红到处生机勃勃的景象时,不仅想到朱熹的“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夏夜,当你看到鹊飞听到蝉鸣时,脱口而出的便是辛弃疾的:“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雨天,当你看到乌云密布雨珠四溅,脑海中便会浮现出苏轼在《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中所写的:“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这两句诗。
(4) 读古诗,赏美景:“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让我们感受到黄河的恢宏气势;“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让我们欣赏到风景如画的江南水乡;“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让我们领略到幽雅秀丽的田园风光。
(5) 诗中怀故里,叹时光流逝: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6)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是曹植坚定的报国之志;“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是贺知章幽幽的思乡情怀;“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是孟浩然与朋友间的深厚情谊。
历史上达到神之境界的书法家有哪些?音乐:影视大全 – 晓涵哥来了|全网最全,更新最快
(7) 和书法家有关的故事:入木三分(王羲之)柳书之贵(柳公权)
《柳书之贵》的故事:柳公权是唐代有名的书法家,与颜真卿并称为“颜柳”。他的楷书用笔方圆并施,点画棱角分明,结构精妙。人们常说的”颜筋柳骨“之”“柳骨”,即形容其书法瘦硬挺拔,骨力遒劲。《玄秘塔碑》就是他的楷书代表作之一。当时的大臣们都认为,若请不到柳公权来写自己的碑刻或墓志,就是子孙不孝。外国人来向朝廷进贡书法,也会常常另外出钱购买柳公权的书法作品带回去。可见他的书法是如何声名远播了。
(8) 设计几条与书法相关的宣传语:
- 字好一半文,文好显灵魂。
- 堂堂正正做人,端端正正写字。
- 练一手好字,传一代文明。
- 传承中华文明,弘扬书法艺术
- 练好钢笔书法,传承汉字文化。
- 写漂亮字,做优秀人
- 一手好字,得益一生。
- 弘扬传统,书写卓越。
(9) 有人说用电脑打字比用笔写字方便多了,我们没必要学书法,对此,你有何看法?请说一说。
第一、书法是我们的国粹,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即使在今天,它依然有无与伦比的魅力?值得继承和发扬。
第二、练习书法能陶冶我们的情操,还能提高我们的艺术素养。
第三、俗话说,字如其人,写一手好字,能给他人留下好的印象。终身受益。
第四、练习书法能锻炼我们坚持不懈的精神。
(10) 《好的故事》一文中,鲁迅先生通过描写梦境的美丽、幽雅、有趣,表现了身处黑暗社会的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是的,生活中总要有希望,并为希望不断进取探索,就像鲁迅先生说的: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11) 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无数医护人员冲在一线,用自己的担当搭起病人康复的桥梁,他们就是中国的脊梁,这正如鲁迅先生所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12) “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培育、继承发展起来的伟大民族精神,为中国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看到这句话,我想到了一句名言: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
(13) 奉献是什么?奉献是鲁迅先生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无私无畏;奉献是李商隐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坚贞不渝;奉献是龚自珍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人生态度。
(14) 从本学期学过的课文中,我们认识了在洪水面前大公无私、舍己为人的老支书;认识了为了潜伏部队的安全、战斗的胜利,任凭烈火烧身,纹丝不动、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的邱少云和为了帮助部队寻找突破口,点燃了书本暴露自己而牺牲的郝副营长;还认识了勤劳善良、乐于助人的桑娜夫妇。
(15) 具体行动很重要,敢闯实干才会有出路,否则理想就是幻想,就是空谈,正如鲁迅先生所说: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16) 我国自古以来就有许多仁人志士,他们在诗文中表达着自己为国为民的赤诚之心——诸葛亮为国家大事日夜操劳,不惜耗尽生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曹植表示了为国家愿意慷慨就义: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陆游感叹自己虽然地位低微,但是时刻也不敢忘记自己忧国忧民的大事:位卑未敢忘忧国;李纲认为:祖国疆土,当誓死捍卫:祖宗疆土,当以死守,不可以尺寸与人;鲁迅先生认为:国家要进步,离不开民魂: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
(17) 《爱的教育》是一部日记体小说,作者是意大利的亚米契斯,小说的原名是《心》。这本书以四年级学生为主体,讲述了发生在他们身上的动人故事,这部小说中,渗透着父子之爱,同学之爱,师生之爱以及对祖国人民的爱。书中为了救一个小孩被车子扎伤的人物是洛佩蒂。
(18) 《小英雄雨来》一书中,雨来将受伤的战士送出村的办法是:他让他穿羊皮袍子混在羊群中。
(19) 学习古诗的方法:
- 读古诗词的时候, 遇到不理解的字词, 可以借助注释理解;
- 有画面感的诗句, 可以通过想象去体会;
- 多了解一些古代文化知识, 也有助于我们理解古诗词的意思;
- 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诗句;
- 有意识地把一些古诗分分类;
- 查一查常被引到古诗中的典故,了解一些历史故事、古代传说等;
- 了解一些古诗词常用的修辞手法。
中国民族调式-宫商角徵羽调式音乐:每天5分钟学乐理和萨克斯 – 每天5分钟学乐理和萨克斯
- 五行:金、木、水、火、土
- 五谷:稻、麦、黍、菽、稷
- 五音:宫、商、角、徵、羽
- 五彩:黄、青、赤、白、黑
(20) 写好倡议书注意以下三点:
(一)标题:“倡议内容+ 倡议书”“倡议对象+ 倡议书”或“倡议书”。
(二)称呼:顶格。
(三)正文:倡议的背景、理由或条件,指出完成的意义+倡议的具体内容(分条列出)
(四)结尾。结尾要表示倡议者的决心和希望或者写出某种建议。
(五)落款。
热爱劳动倡议书
亲爱的同学们:
劳动创造财富,劳动创造幸福,劳动创造美好的生活。劳动会使我们的双手更灵活,劳动会使我们的心灵更纯洁,劳动会使我们的生活更幸福,劳动会使我们的未来更美好。
我们身边有很多热爱劳动、珍惜别人劳动成果的同学,他们经常在家帮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有些同学平时舍不得随便多花一分钱;在我们的校园里,每天都涌动着一群值日的同学,每天都有人在默默地打扫卫生,每天都有人随手捡拾起地上的垃圾;课堂上同学们专心听讲,刻苦攻读,凭借自己的劳动争得自己应得的荣誉……
作为我们小学生来讲,以积极、主动、热情的态度去对待劳动,就会感到劳动所带给我们的无比快乐。因为劳动对我们来说,就像吃饭、睡觉、读书、学习、生活一样,是不可缺少的部分。为此,我们向全校同学发出如下倡议:
1、勤奋学习,积极完成老师家长布置的作业。
2、当值日生尽职尽责,认真檫黑板,整理教室,放学后关好电器。
3、大扫除上听从老师的安排,搞好教室、清洁区的卫生,不偷懒。
4、会安全使用炉灶,做简单的饭菜、烧开水。
5、饭后主动收拾餐桌,洗刷餐具。
6、勤洗头、洗澡。
7、自己的衣物自己洗。将干净的衣物叠放整齐。
8、把用过的物品放回原处,随时整理书包、书桌。
9、积极参加社区服务,如:捡拾白色垃圾、擦洗护栏等。
同学们,劳动是光荣的,热爱劳动吧!让我们用汗水描绘自己的理想,用双手创造美好的未来。
倡议人:王辉
2022年11月16日
“读文学名著, 做书香少年”倡议书
亲爱的同学们:
是什么,与我们终日相伴?是什么,为我们指引迷津?是什么,让我们如痴如醉?我们可以毫不犹豫地说:是书!但今天的我们,却常常被包围在电视、电子游戏和网络所构筑的声光世界中,与书本的距离越来越远,使我们浮躁而不能沉静地思考,对千百年来人类积淀下来的文明精华无暇顾及。
大文豪莎士比亚说过:“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
我说:“知识就是财富,书籍,就是灵魂的铸造者。”
我校的小学生课外阅读计划为我们创设了一个良好的读书氛围,使我们的校园溢满书香。书成了我们精神的支柱,最好的朋友,进步的阶梯。不读书,不知道窗外的精彩;不读书,不知道世界的宽广;不读书,不知道知识的力量。读书使我们的生活更丰富,读书使我们的思想更成熟。为此,我校“书香文学社团”特向全校同学发出如下倡议:
一、读好本年级的推荐书目
许多同学都拥有一套书,那我们要做的是每天认真阅读至少30分钟以上;鲁迅先生曾说过“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大家都应该积极行动起来,利用好每一分种的读书时间。
二、分享喜爱的内容
积极参加这次活动,与众人分享读书之乐。
三、珍爱每一本书
不论是自己订阅的书还是图书角的书,我们都应该爱惜,爱书的人才是会读书的人。我们要做到拿放书本轻轻,翻看书籍小心,归还书本要及时。
四、同学们要像蜜蜂采蜜般从书籍中吮吸知识,大量阅读书籍,摘录好词好句好段、记录自己的阅读随想,写好阅读笔记。
五、动员家人一起阅读,让读书成为生活食粮。
“读书好,读好书,好读书。”同学们,让我们点燃读书的热情,让我们捧起充满智慧的书本,过一个充实而有意义的溢满书香的寒假!
红旗小学书香文学社团
2022年11月16日
热爱运动倡议书
亲爱的朋友们:
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理想,有的想当科学家,有的想当医生、军人、老师,而实现这些理想前提,就是你必须要有一个健康强壮的身体。
不知大家是否有这种感觉:跑步不到两分钟,就气喘吁吁;书页没翻几篇,就身心疲惫;作业没做多久,就头昏脑胀……拥有这样的身体的同学,如何能够成长为祖国的栋梁之才?不是有一些学霸,因为一心扑在学习上,平时几乎不怎么运动,导致体质柔弱,那么再好的知识都无法发挥它应有的价值。因此,我在此向大家发出倡议:
一、提高对体育运动的认识,树立“生命在于运动”的运动理念。
二、认真上好体育课,掌握几项能终身受益的体育技能。
三、自觉养成经常锻炼身体的习惯。每天阳光大课间,积极参加室外活动:跑步、做广播操、跳绳……
四、双休日完成作业后,多进行一些锻炼身体的运动,比如:滑冰、骑自行车、踢毽子、跳皮筋……
希望同学们能在学习之余走出教室,去呼吸清新的空气,去沐浴温暖的阳光,踊跃参加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在活动中领略体育魅力,感受体育运动带来的快乐。
王刚
2022年11月23日
l做课堂笔记既可以帮助我们记忆,还可以促使我们积极思考。做课堂笔记的方法如下:
(1) 用图示法记录老师讲的重要内容;
(2) 记下需要继续思考的问题或需要查资料的部分;
(3) 用简短的语句记录下听课过程中的想法。
l做课堂笔记其他方法:
(4) 记录老师的课堂板书,
(5) 记录老师强调的知识点,
(6) 记录老师新教的方法,记
(7) 录自己容易混、容易错的地方,
(8) 记录老师点到的或我想到的与当堂课有关的诗句,
(9) 有时还记录同学们交流时的一些独特的感受等。
l我们阅读同一篇文章或阅读材料时,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 阅读任务,可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
l与戏曲有关的词语积累
亮相 行当 压轴 行头
跑龙套 唱白脸 花架子 对台戏
粉墨登场 字正腔圆 有板有眼 科班出身
l积累体现艺术美的,有关声音优美的,有关形态别致的,有关文学艺术美的……
高山流水 天籁之音 余音绕梁
黄钟大吕 轻歌曼舞 行云流水
巧夺天工 惟妙惟肖 画龙点睛
笔走龙蛇 妙笔生花 栩栩如生
l解释词语:
a. 高山流水:指知音难遇或乐曲高妙。
b. 天籁之音:形容声音悦耳动听。
c. 余音绕梁:形容歌声或音乐优美,耐人回味。
d. 黄钟大吕:借指正大、庄严、高妙的音乐或文辞。
e. 轻歌曼舞:轻松愉快的歌声和柔和优美的舞蹈。
f. 行云流水:飘浮的云,流动的水,形容诗文、书画、歌唱等自然流畅。
g. 巧夺天工:精巧的人工胜过天然,形容技艺极其精巧。
h. 惟妙惟肖: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好,非常逼真。
i. 画龙点睛:比喻作文或说话时在关键地方加上精辟的语句,使内容更加生动传神。
j. 笔走龙蛇:形容书法笔势雄健活泼。
k. 妙笔生花:形容文笔好,善于写作。
l. 栩栩如生:形容画作、雕塑中的艺术形象等生动逼真,就像活的一样。
l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有哪些?
(1) 要素归纳法。记叙文一般包含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等要素。找出文中的相关要素,并把它们合理组织起来就是主要内容。
(2) 摘录句段法。有的文章中的总起句、过渡句、重点段落概括了全文的大意。阅读时可直接引用或稍加整理,便可抓住主要内容。
(3) 取主舍次法。对写了几件事的文章,先分清事件的主次,然后根据主要的事件来概括它的主要内容。
(4)问题回答法。有些问题,只要回答出来也就是概括出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5)列提纲法。
l鲁迅名言:
1.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鲁迅《答客诮》
含义:真正的豪杰并非都是无情的, 真正的大丈夫也并不是没有怜惜子女的温柔的一面。
2.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得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鲁迅《故乡》
含义:这句话启发我们:“希望”的有无取决于实践。消极等待,决无希望可言;努力争取,希望才能实现。
3.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鲁迅《学界的三魂》
含义:只有民族精神是最宝贵的,只有继承和发扬民族精神,中国才有真进步。
4.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鲁迅《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含义:热情地讴歌了从古到今、前仆后继、不屈不挠地进行斗争的中国的革命力量,论证了中国人是有自信力的。
l饱经沧桑的老屋
这是一座年代久远的土屋,房顶的稻草已经被大风掀掉了一部分,土墙上的一道道印痕仿佛是岁月的刻刀留下的,两扇木门十分破旧,门环长满了铁锈。透过破窗向内看,一张陈旧的木桌上落满了灰尘,墙角结满了蜘蛛网。这座土屋虽然饱经沧桑,但它依然默默地经受着风吹雨打,没有倒掉。
l树林的深处
树林的深处有几棵粗壮的大树,树下是青青的草地,草地上盛开着许多鲜艳的野花,花儿散发出一阵阵迷人的芬芳,蜜蜂在花间采蜜,蝴蝶们也在花丛中翩翩起舞,草丛中偶尔蹦出几只绿头大蚂蚱。树上有几个大鸟窝,从鸟窝里传出雏鸟清脆的叫声。一棵大树的树干上,还有几只啄木鸟医生正在笃笃地啄着树洞,忙着为大树治病呢!
l心灵的深处
走进心灵的深处,我又回到了快乐的童年时代,那时我与朋友们在一起,躺在草坪上,仰望天空,谈着趣事,憧憬着美好的未来……
l饱经沧桑的大树
在悬崖峭壁上,我看见了一棵树皮龟裂的大树,树叶已经落光了,树下是厚厚的落叶和残枝,一阵风吹过,被风霜雨雪侵蚀的老枝从大树枝头“咔嚓”一声掉下来!也许,它曾被雷电劈成两半;也许,它曾被鹅毛大雪压垮;也许,它曾被暴风骤雨吹得东倒西歪;但是,它坚韧不拔,征服了险恶的环境,顽强地屹立着。时光荏苒,它容颜未改;风吹雨打,它傲然挺立;火烤日灼,它风骨不衰。
l秋天的深处
深秋,果园的柿子树上挂着几盏红色的“灯笼”,几阵大风刮过,熟透了的软溜溜的柿子便从树顶落下来,大风过后,几只觅食的鸟飞过来,啄着摔得稀烂的柿子,吃饱之后欢快地叫着飞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