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资料
第五单元 第1课时 6和7的认识
- 2020-09-02
- 作者: 石老师
- 分类目录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内容简析
数出数量是6、7的物体;掌握6、7的数序,会比较5、6、7的大小,即7>6,6>5,
5<6,6<7;会读、会写6、7;知道6、7表示的是物体的数量,第6、第7表示物体的顺序和位置;知道6和7的组成。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认、会读、会写6和7,并会用6和7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
2.掌握6、7的分与合,能比较它们的大小,并会用“>”“<”表示。
3.通过情景创设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
6、7的组成;关于6、7的基数和序数含义的区别。
教法与学法
1.本课时充分利用主题图提供的资源数数,结合数数及时抽象出6和7,加深对6和7的认识;用好直尺,进行序数的教学,进而区分基数和序数含义的不同;运用类推的方法,在教学6的组成基础上发现7的组成。
2.本课时学生主要是通过观察、分辨、抽象和归纳等方法来学习6、7的认识。
承前启后链
|
|
|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导入课题
课件展示法:播放课件,画面呈现出学生打扫卫生的情景,在老师的带领
下,学生们干得热火朝天:有扫地的、有搬椅子的、有打水的……教师及时对学生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看他们干得多带劲儿啊,那么图上有多少名学生?加上老师有多少人?你是怎样数出来的呢?由此导入本课课题,前后桌同学展开讨论。
【品析:这种导入方式,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引入,充分利用了教材主题图提供的资源,同时对学生进行了讲究卫生、热爱劳动的教育。】
故事描述法:教师出示《七个小矮人》的图片,同时提出问题:他们是哪个故事里的人物?谁能简单讲一讲关于他们的故事?学生简短讲完后,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图片:这里面有几个人?带胡子的小矮人有几个?由此导入本课课题。
【品析:七个小矮人的故事直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师的积极引导下,为下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游戏导入法:教师提前准备7只小鸭子头饰,找7个同学扮演小鸭子,演示7只小鸭子过桥,教师提出问题:一共有几只小鸭子?小鸭子队长过桥后,还剩几只小鸭子?由此导入本课课题。
【品析:利用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拉近了学生和数学知识的距离,寓教于乐。】
二、师生合作,探究新知
引领学生分析教材第39页画面,提取图中信息,找出待解决问题。
◎认识6和7。
(1)整理从图中获得的信息。
①1位老师和6个同学打扫卫生。②1张讲桌和6张课桌。③7把椅子。
(2)提出问题:怎样表示这些物体?
【品析:利用实物认识6和7,使学生在玩中学习新知识 。】
◎自主学习,分组讨论,探究解题方法。
小组先讨论、交流,然后教师总结方法。
数数:
- 用点数的方法数数。教室里有6人在打扫卫生,门口又来了一个打水的同学,从6数到7 ,得出一共有7人;也可以先数出6名同学,再增加1位教师,从6数到7,共7人;还可以先数出6张学生课桌,再数上教师用桌,共有7张桌子;还可
以先数出已经放好的6把椅子,再数一位同学搬着的1把,共7把。
(2)用点子图表示数量。
(3)用数小棒的方法数数。
6可以用6根小棒表示,如图:;7可以用7根小棒表示,7根小棒摆成 形式。
提示:引导学生首先认识6、7的顺序,为6和7的大小比较做好铺垫,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品析:引导学生从图抽象出数,这样有利于学生发现6和7之间的联系,利用小棒摆出学生自己喜欢的图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尤其强调数数的方法有多种:点数法、接着数的方法、使用点子图的方法、数小棒的方法等。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计数器、直尺这些教具学具,让理论和实践紧密联系在一起。】
◎顺承6和7的认识,研学6和7的顺序及比较大小。
在总结完6和7的认识的基础上,请同学们想一想:怎样比较6和7的大小呢?
(1)观察计数器:第一幅图前面的部分是5个算珠,再加上1个算珠是6个算珠,所以6比5大1。第二幅图前面的部分是6个算珠,再加上1个算珠是7个算珠,所以7比6大1。
(2)观察直尺图:从0到5有5个大格,从0到6有6个大格,比从0到5多1格,所以6>5。同样的道理得出7>6,知道6>5,而7>6,所以7>6,6>5,或者5<6,6<7。
【品析:引导学生经历从情景图—点子图—摆小棒的过程,既有利于学生从图中抽象出数,又有利于学生发现6和7之间的联系,利用小棒摆出学生自己喜欢的图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尤其强调数数的方法有多种:点数法、接着数的方法、使用点子图的方法、数小棒的方法等。在教学中,充分
利用计数器、直尺这些教具学具,让理论和实践紧密联系在一起。】
◎顺承6和7的顺序及比较大小,研学6和7的基数含义和序数含义。
在总结完6和7的顺序及比较大小后,我们学习6和7的基数含义和序数含义。
(1)分析教材第40页的鱼缸情景图,提取图中信息。
①一共有7缸鱼。
②从左边数第7缸有5条鱼。
③有7条鱼的是第6缸。
④有6条鱼的是第4缸。
鼓励学生从小到大数到7,反过来从7开始从大到小数到1,并能根据鱼的数量指出是第几缸。
(2)基数和序数。
“几”用来表示物体的数量,如6和7就是基数,“第几”用来表示事物的顺序和位置,如第6和第7就是序数。
【品析:让学生口、手、脑相结合,在实践活动中感悟1~7的顺序,区分“几”和“第几”的不同,增强学生的辨别能力。】
◎顺承6和7的基数含义和序数含义,研学6和7的写法。
师:我们知道6和7的大小、基数含义和序数含义了,那么怎样书写6和7呢?
(1)通过对教材第40页画面分析,提取图中信息:6有弯有圆,7有直有弯。
(2)观察字形特点,6像什么?6就像一只小蝌蚪,写的时候从田字格的上半格起笔一直写到下面再画个圆圈后完成。7像什么?7就像一把镰刀,写的时候从田字格的上半格起笔,水平写满半格,转而向左下角斜着写到底后完成。
提示:6、7书写并不难,6像蝌蚪,7像镰刀。
【品析:由生活中的事物“蝌蚪”“镰刀”引入对6、7的写法,自然而又易于理解。】
◎顺承6和7的写法,研学6和7的组成。
师:同学们,我们知道6和7怎样写了,那么它们是怎样组成的呢?
(1)通过对教材第41页画面分析,提取图中的信息。
①为6个圆圈涂色并分成两部分,有5种涂色方法:5和1;4和2;3和3;2和4;1
和5。
②将7个小方块分成两堆,有6种分法:6和1;5和2;4和3;1和6;2和5;3和4。
(2)6的组成。先按顺序涂色,有5种涂法,还可以交换位置涂色。通过涂色可知6是由1和5、2和4、3和3、4和2、5和1组成的。
(3)7的组成。我们可以把7个小正方体分成两堆,通过动手摆一摆,可知7是由1和6、2和5、3和4、4和3、5和2、6和1组成的,共有6种情况。
【品析:在涂一涂、分一分等活动中,教师引导学生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让学生自己在操作中发现知识:6的组成有五种,7的组成则更多,有六种情况,这些活动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培养了他们的分析和思考能力,既把学生放在了学习的主体地位,同时使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得到加强,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三、反馈质疑,学有所得
在学习完6和7的组成的基础上,同桌之间互相讨论有关6和7的顺序、大小以及6和7的组成等相关内容,然后教师提出质疑问题,学生通过交流探讨进行系统整理。
质疑一:在两个数进行大小比较时,如何做到对“>”和“<”的正确运用?
学生在讨论后得出结论:“>”和“<”的开口对准较大的数,大数如果在左边就用“>”,大数如果在右边就用“<”。
质疑二:6和第6、7和第7分别有什么不同?
这个问题可以指导学生先回忆课上学习的内容,在理解“基数的含义和序数的含义”的基础上,得出结论:
6表示物体的数量是6个,第6表示事物的顺序,是按照一定的标准知道,处于第6的位置。7和第7与6和第6道理相同。
【品析:本课新授知识所涉及的大小比较,是在“5以内数的大小比较”基础上的
类推和深化,正确使用“>”“<”能有效减少“比较大小”题型的错误。分清“基
数和序数”的含义是对前面知识的进一步强化。】
四、课末小结,融会贯通
“今天同学们掌握了哪些知识?还有哪些知识不明白呢?”
在师生共同总结之后,简单回顾6、7的认识、读法和写法、6和7的大小比较、6和7的基数含义和序数含义、6和7的组成等知识,然后衔接下节课的学习任务,思考如下问题:
6和7的加减法应该如何计算?
五、教海拾遗,反思提升
这节课的主要任务是认识6和7及相关的知识,在教学时,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对6和7的认识及相关内容可以在1~5的认识及相关内容的基础上加以拓展,使学生很顺利地掌握关于6、7的知识。
这节课的知识点较多,包括正确地数出数量是6、7的物体;掌握6、7的数序、大小;会读、会写6、7;知道6、7表示的基数含义和序数含义等,其中在基数和序数的区别这一环节,学生的理解还是停留在表面上,反思教学,如果让7名学生列队展示,让学生说出自己在队伍里是第几、共有几人等等,就可以让学生更进一步地明确二者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