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资料
第五单元 第10课时 加 减 混 合
- 2020-09-02
- 作者: 石老师
- 分类目录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内容简析
学习有关10以内数的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及计算方法。加减混合运算的含义:在一个算式里既有加法,又有减法,称为加减混合算式,计算时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教学目标
1.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1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2.运用加减混合运算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重难点
根据图中天鹅的动作过程,抽象出加减混合算式。
教法与学法
- 教师在讲解加减混合运算时,要在连加和连减的基础上进行,分步骤计算。可以利用课件先让学生理解题意,然后列出算式,最后说说式子的含义,这样加深学生对混合运算的理解能力。
2.学生先通过看情景图了解图的意思,然后小组讨论、交流,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最后说说式子的含义是什么。从而锻炼学生的分析和理解能力。
|
|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导入课题
复习导入法:
师:这里有四只丑小鸭,每只丑小鸭身上都带着一道题,只要同学们把这些题解决了,丑小鸭们就会变成美丽的天鹅。谁来帮帮它们?
|
|
|
|
师:丑小鸭们变成了美丽的天鹅,它们飞呀,飞呀,飞到一个美丽的湖边,它们纷纷落入湖中尽情地嬉戏着。由此导入本课课题。
【品析:用丑小鸭变成天鹅的故事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出示连加、连成题,巩固了之前学过的知识。】
故事导入法:
师:同学们对已学的连加、连减知识掌握得真不错,老师想再增加难度考考大家。下面老师给大家讲个故事,你们要认真听,帮助老师解决里面的问题:小猴妈妈给小猴摘了4个桃子,小猴爸爸给小猴摘了5个桃子,小猴吃了2个桃子,请大家帮帮小猴数数,还剩多少个桃子没有吃?(生思考后回答:还剩7个)
由此导入本课课题。
【品析:采用讲故事导入,让学生从故事里初步感知数学的存在。】
二、师生合作,探究新知
◎和学生一起观察教材第67页上面的情景图,提取图中信息,并找出待解决的问题。
(1)整理从中获得的信息。
①湖里有4只天鹅。
②先飞来3只。
③后飞走2只。
(2)提出的问题。
现在湖里有多少只天鹅?
◎自主学习,分组讨论,探究解题方法。
(1)通过讨论、交流,小组学生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
(2)小组推荐一名代表说说已知条件和问题,学生展示自己组的成果。
【品析:此环节充分体现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
◎总结计算先加后减混合运算的方法。
- 列式。原来有4只天鹅,飞来3只,这时共有4+3=7(只);后又飞走2只天鹅,
湖里现在共有7-2=5(只)。根据题意可以写成一道算式:4+3-2 。
(2)计算结果。4+3-2 是一道先加后减的混合运算算式。我们应该先算加法,再算减法,即先算4+3=7,然后第二步用第一步的计算结果7减2得5,用图表示为:。
(3)算式的读法: 4+3-2=5 ,读作:4加3减2等于5。
提示:做此类习题时,可以抓关键词或字来判断用什么运算。如:“飞来”或“走来”等表示在原有基础上增加,用加法;“飞走”或“跑走”等表示去掉一部分,用减法。
【品析:通过学生表述图意,既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加强了学生对加减混合算式含义的理解。让学生认真观察,自己叙述,理解图意,然后自己读题,自己试算,体现了学生活动的主体意识。】
◎顺承先加后减混合运算,研学先减后加混合运算。
在学习完先加后减混合运算的基础上,老师提问:对于先减后加的算式我们怎样计算呢?
◎和学生一起观察教材第67页中间的情景图,提取图中信息,并找出待解决的问题。
(1)整理从中获得的信息。
①湖里有4只天鹅。
②飞走了2只。
③又飞来了3只。
(2)提出的问题。
现在湖里有多少只天鹅?
◎自主学习,分组讨论,探究解题方法。
(1)通过讨论、交流,小组学生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
(2)小组推荐一名代表说说已知条件和问题,学生展示自己组的成果。
【品析:通过此环节充分显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培养了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总结计算先减后加混合运算的方法。
- 列式。原来有4只,飞走2只,这时还剩下4-2= 2(只);又飞来3只,
湖里现在共有2+3=5(只)。根据题意可以写成一道算式:4-2+3 。
(2)计算结果。4-2+3 是一道先减后加的混合运算算式。我们应该先算减法,再算加法,即先算4-2=2,然后第二步用第一步的计算结果2 加3得5,用图表示为:。
(3)算式的读法: 4-2+3=5 ,读作:4减2加3等于5 。
小结:计算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是按从左往右计算,与连加、连减相同。
【品析:在新知识的构建过程中,通过说一说、想一想、议一议、比一比的方法,让学生真正明白意思,弄懂算法,做到知识间的迁移。让学生真正懂得加减法的含义。】
三、反馈质疑,学有所得
同桌之间互相讨论有关加减混合运算的过程及计算方法,然后教师提出质疑问题,学生通过交流探讨进行系统整理。
质疑一:同学们通过上面的学习,看上面列的算式与前面学的连加、连减算式有什么不同?
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讨论、交流。
生:连加、连减是指一道题里只有加或减,而这道题里既有加又有减。
师:同学们总结得很棒,像这样既有加法又有减法的运算,我们就叫它加减混合运算。
质疑二:同学们想一想加减混合与连加、连减在计算上有什么相同之处?
学生之间讨论,结合对教学知识的理解得出结论:计算时都是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
【品析:由新知联想到旧知,有利于学生在比较新、旧知识的“异”与“同”之中,主动地去思考,为学生自觉探究新知创造了条件,让学生认真观察,自己叙述,理解图意,体现了学生活动的主体意识。】
四、课末小结,融会贯通
“本节课,你学会了哪些知识?还有什么是不明白的呢?”
在师生共同总结之后,简单回顾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然后衔接下节课
的学习任务,思考如下问题:
怎样读写11~20的各数?
五、教海拾遗,反思提升
回味课堂,首先,通过连加、连减的运算过程,引领学生说出运算顺序,为下面学习加减混合做准备。教师让学生观察第一幅天鹅图,让学生提数学问题并解答。然后看第二幅图,也让学生说,接着就要求学生把两幅图连起来说说:发生了什么变化?能用一个算式来表示吗?算式中的每个数分别表示图中的什么?这样学生就初步理解了意义,再通过让学生完整地表达,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口头表达能力。
另外:教师不应该仅仅局限在知识的教学,更要注重知识的应用,让学生在学会必须学的知识后,及时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巩固知识,应用知识,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的价值,提高今后学好数学的热情和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