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资料
第八单元 第2课时 8、7、6加几
- 2020-09-02
- 作者: 石老师
- 分类目录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内容简析
8、7、6加几是在学生学习了9加几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会用点数、接着数和“凑十法”计算8、7、6加几的进位加法。通过观察、比较,在感知“凑十法”简洁性的基础上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
教学目标
1.会用不同的方法计算8、7、6加几,会用“凑十法”中“拆小数,凑大数”和“拆
大数,凑小数”的方法熟练计算8、7、6加几的进位加法。
- 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在8、7、6加几的进位加法中如何巧妙运用“凑十法”中的“拆小数,凑大数”和“拆大数,凑小数”;“交换加数的位置,得数不变”规律的应用。
教法与学法
1.教师通过“看”“摆”“说”和“填”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凑十法”,并灵活运用“凑十法”中的两种方法进行计算。
2.本课时是在9加几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学时主要通过动手操作、比较实现知识的迁移,进而体验“凑十法”的简便性和适用性。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导入课题
课件展示法:播放课件,画面呈现出运动会热闹的场面,看前面8名同学跑得多带劲啊,后面又紧跟5名同学。那么一共有多少名同学在跑步?由此导入本课课题,前后桌同学展开讨论。
【品析:这种导入方式,让学生分析情景图,意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问题意识。】
故事描述法:教师拿着他的手机走进教室,对同学们说:我们学校每年都开春季运动会,每次开运动会都有400米跑的比赛项目,我把上一次咱们学校比赛400米跑的场面用手机拍下来了,大家一起来看看咱们班都有谁参加了,看看跑在前面的有多少人?后面又有几人紧随其后?参加这项比赛的共多少人?由此导入本课课题。
【品析:用现代化的手段——手机拍摄引起学生的兴趣,这样就给单调的数学课堂注入了生活的气息,活跃了课堂气氛。】
游戏导入法:教师提前准备一些简单的小试题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学生以开火车的方式抢答:
9+5=( ) 9+3=( ) 9+4=( ) 9+7=( ) 9+9=( ) 9+6=( )
师:同学们回答得都非常正确。你能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吗?
学生以小组比赛的形式速答:
8+( )=10 7+( )=10 6+( )=10 8+2+6=( ) 7+3+5=( )
6+4+3=( )
师:同学们真棒!老师相信下面的题目也难不倒大家,试试看:
学生以接力赛的方式口答:
【品析:通过对9加几的计算、填未知数、数的组成的复习,进一步巩固“凑十法”,为学习新课做好准备。】
二、师生合作,探究新知
◎引领学生分析教材第91页例2中的主题图片,提取已知信息,找出待解决的问题。
(1)整理从中获得的信息。
①同学们参加跑步比赛,跑在前面的有8名同学。
②后面又跑来5名同学。
(2)提出的问题:一共有多少名同学参加比赛?
◎自主学习,分组讨论,探究解题方法。
(1)师:这个问题该怎样解决呢?请同学们先独立思考,自己想出解决的办法,然后再小组讨论,看一共能想出多少种不同的方法。
(2)总结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
①点数法,数了数这些小朋友一共有13人 。
②可以接着数,前面有8人,从8接着数:9、10、11、12、13 ,共13人。
③“凑十法”,我们先把后面的5个小朋友中的2个和前面的8个小朋友凑成10人。10人再加上剩下的3人,一共是13人,
也可以把前面的8人分成5人和3人,然后把这5人和后面的5人凑成10人,10人再加上剩下的3人,共13人。
(3)用你们想到的方法计算8+5、7+5和6+5的结果。看哪组同学计算得最快。
(4)教师小结,总结计算方法。
同学们想到的方法都不错,其中“凑十法”又分为两种情况,分别是“拆小数、凑大数和拆大数、凑小数”。
【品析:结合上节课所学知识,给学生一定的考虑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主探究。对学生能够想到“凑十法”给予表扬;对于点数法和接着数也不能否定,应该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思考问题。】
◎顺承例2,研学例3 。
在总结例2 的基础上,教师接着抛出问题:“凑十法”中的两种情况,哪种更简便,更实用呢?结合8+9讨论。
生1:拆小数,凑大数简便。我们把8分成7和1,1和后面的9凑成10比较简便。
生2:对,我也同意上面同学的说法,因为把9拆分成2和7时,2和前面的8凑成10,我们计算起来不如计算1和9凑成10容易,所以,我认为拆小凑大更方便、快捷。
生3:我发现我交换8和9的位置,然后相加,和是一样的,都是17。
学生经过简单的交流讨论后,可以得出结论:在运用“凑十法”计算时,有两种情况:拆小数,凑大数和拆大数,凑小数。这两种情况中,拆小数,凑大数计算起来更实用,更快捷。
师:同学们讨论总结得特别好,特别到位,很正确。最后这个同学说的对不对?
生:对。
师:这也是计算20以内进位加法的方法: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品析:学生能在交流、实践中不停地获得新的方法和新的感悟,再加上教师的点拨,很快总结出规律。】
三、反馈质疑,学有所得
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引领学生及时消化吸收,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8、7、6加几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然后教师提出质疑问题,学生通过交流探讨进行系统整理。
质疑一:我们今天学习的是8、7、6加几的进位加法,那么哪种方法更简便呢?
学生讨论后得出结论:用“凑十法”中的“拆小数,凑大数”比较简便。
质疑二:我们在计算8+9的过程中哪种方法能很快得出结果呢?
学生交流、讨论,说说自己的想法。
教师通过学生回答,总结出:用“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的方法计算速度最快。
【品析:充分放手让学生讨论,然后汇总学生的方法,再在对比中发现运用“交换加数的位置”的方法计算小数加大数很方便。】
四、课末小结,融会贯通
“本节课,你们学会了哪些知识?还有哪些地方不理解?”
在师生共同总结之后,简单回顾8、7、6加几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其中“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最简便快捷。然后衔接下节课学习任务,思考如下问题:
5、4、3、2加几的进位加法怎样计算?
五、教海拾遗,反思提升
通过上面的质疑,使学生的学习进入了二次消化吸收的过程,这次内化对于8、7、6加几的“凑十法”做了进一步强化,对“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的规律有了更深刻的印象,使学生对8、7、6加几的进位加法真正掌握了。
这节课的知识主要是8、7、6加几的进位加法,我们通过多种方法的计算,掌握了8、7、6加几的算理。尤其对“凑十法”中的“拆大数,凑小数”和“拆小数,凑大数”两种方法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对于“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的规律,少量同学还是不能灵活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