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资料
第一单元 第3课时 认识线段 画线段
- 2020-09-02
- 作者: 石老师
- 分类目录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内容简析
例6 由“拉紧的一段线,可以看作一条线段”,以及三个实物图直接形象地描述出了线段的两个特征:直的、有两个端点,由几条线段的直观图说明线段是直的,可以量出长度。
例7 教学画线段,用尺子量一量,标出线段的实际长度,加深对线段的认识。
教学目标
1.创设情境,通过观察、实践等活动,让学生在操作中初步认识线段,形象、直观地感受线段的特征:直的、有两个端点、可以量出长度。
2.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会用尺子量线段和按要求画整厘米的线段。
3.尝试同学互助的学习方式,会用语言正确阐述发现的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过程。
4.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操作能力以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强合作意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欣赏数学中图形的简洁美。
教学重难点
用直观描述的方式认识线段的特征;用尺画规定长度的线段。
教法与学法
1.认识线段的教学要注意创设问题情境,与生活实际结合,使学生感受、理解线段。让学生分层认识线段以及与线段有关的简单问题。
2.学生的学习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因人而异、多种多样的,让每个学生通过比较
来选取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如:画线段时,有三种不同的方法让学生自主选择,方法是学生从实践中摸索出来的,就有了成功的体验。
承前启后链
一、情景创设,导入课题
谜语导入:
师:同学们喜不喜欢猜谜语?
生:喜欢。
师:今天,我们就来猜一个谜语:一根根,一条条,编织衣物少不了。有时直来有时弯,缝缝补补要用着。这是什么呢?
生:线。
师:在我们周围,有各种各样的线。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一种——线段。(板书课题:认识线段 画线段)
【品析:通过猜谜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课题,使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线段的学习状态。】
游戏导入:玩绳子。
规则:将一根绳子摆放出不同的形状。
学生汇报摆出的绳子的形状、特点。(如果有学生摆出直的,则直接导入新课;如果没有,教师可以直接展示直的,说明这样摆放用的时间最短,而且最简洁)
这样拉紧的一段绳子,可以看作一条线段。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认识线段。(板书课题:认识线段)
【品析:设置课前的摆绳子游戏,难度不大,可以迅速地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通过摆、拉的过程,可以让学生感知曲与直的不同,形象、直观地认识到线段是直的。】
直观导入:
拿出一根线,用胶水贴在黑板上(要贴成弯弯的),再拿出一根线,贴在黑板上(要
贴成直直的)。
师:这两根线有什么不同?
学生讨论得出:这两根线的形状不同,一根是直的,另一根是弯的。
师:在生活中,有许许多多这样的线。(指着直的线段说)
教师分别用一本厚书、一个长方体的盒子比着,在黑板上各画一条线段,将黑板上
的几条线段圈起来,说:“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样的几何图形,这种图形叫作线
段。”(板书课题:线段)
【品析:这种直观导入的方法看起来很传统,但方法简单,让学生通过观察,一下子抓住了问题的关键所在,直观感受到线段是“直的”,可以利用书、盒子的边沿比着画出来,感悟线段在生活中处处存在,今天所学是把它画出来。】
二、师生合作,探究新知
◎认识线段
1.初步感知线段。
师生动手操作,拉直课前准备的学具—一小段毛线。
用手捏住线的两头,向两边拉紧,这条线就由弯曲的变成怎样的?(板书:直的)同学们自己动手拉拉看。
师:举起你拉直的毛线。大家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一段就可以看成线段。(板书:线段)
师:两手捏住的地方,也就是线的两头,是线段的两个端点。在数学上,把它们看作线段的端点。线段有几个端点?(板书:两个端点)
同桌互指对方手中线段的两个端点。
教师把线松开,提问:“这还是线段吗?为什么?”
【品析:选择毛线这个学生生活中熟悉的物品,引出学习内容,拉近学生与线段的距离。在初步感知了线段“直的”这个特征后,继续选用毛线这个实物的两端引出线段的端点,同时穿插让学生动手拉毛线,指端点的实践操作,再次加深学生对线段的认识。强调“看成、看作”,注重数学语言的科学性和严谨性,同时让学生潜移默化地感知线段“有两个端点”的特征。】
2.实物感知,强化线段特征。
(1)生活中有没有一些物体的边是直的,也有两个端点的情况存在呢?
教师示范:拿起一把直尺,摸一摸直尺的边,你有什么感觉?
小结:直尺的边是直的,我们就可以把这条边看作是一条线段。
它的两个端点在哪里,请同学们指出来。
(2)师:你还能在身边、周围找到线段吗?
学生举例,并让学生指出线段的两个端点。如:铅笔、铁丝、直的或弯的吸管等等,
从中找出直的物品,摸一摸两端,指一指线段,理解可以把其中的一端看成一个端点,另一端也可以看成一个端点。(注意纠正学生口头叙述的错误,保证叙述的准确性)
学生边回答,电脑边演示。(抽出线段)
(3)总结:直尺、课本、课桌、黑板的每条边都可以看成线段。
(4)欣赏生活中的线段。
【品析:教师引导学生从自己面前的书本、课桌等实物中找线段,摸得实在,找得具体,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都有线段,同时激发了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与对生活的热爱。电脑演示从实物中抽出线段,进一步深化他们对“线段是直的”的感知,帮助学生经历从直观事物到抽象数学概念的认识过程,建立初步的数学模型,尝试站在数学的角度感知世界。欣赏活动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以便进入下一环节的学习探究。】
3.认识线段的图形。
(1)问题:我们怎样把线段画出来?
师:先画一条直的线,在它的两端各点上一个点或画一条丁头线,这两个点或短竖线就是线段的端点。
(2)提问:谁来指一指这条线段的端点?
教师再画一条较长的线段和一条倾斜的线段,让学生指出端点,强调斜放的线段也是直的,所以也是线段。
(3)师:刚才老师画了3条不一样的线段,你能量出它们的长度吗?
小组合作测量汇报。(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5页,直接在课本上测量)
师:要想测量线段的长度,就要使用尺子进行测量,先把尺子的刻度0对准线段的左端,再看右端对着刻度几,就是几厘米。
学生动手测量:
(4)大家看着图形,说一说线段有什么特点。(指名说、小组互相说)
同桌互相交流身边哪些东西的边也可以看成线段。
学生找出身边的“线段”,在小组里说一说,评一评。
(5)小结:线段的特征:①直的;②有两个端点;③可以测量长度。
(6)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歌谣:0点对起点,数字对末端。
【品析:从实物抽象出图形,将形象、直观的线段内化成抽象的概念,过渡自然,锻炼学生的抽象思维;通过量线段的长度又得出了线段可以测量长度的特征。在上面三个教学环节中,明确线段的特征是教与学的关键,通过拉紧一条毛线感知线段是直的、有两个端点、可以量出长度的特征。通过小组合作的方法,带动全体学生参与到自主学习中,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试着表达自己的思想。而学生刚刚学习物体的测量,运用测量线段为后面的画线段做好铺垫。】
◎画线段
1.画任意长度的线段。
师:刚才我们一起认识了线段,也看到老师画了线段,同学们想不想自己动手画一画线段呢?请同学们拿出尺子在白纸上画出一条线段。
学生动手画,教师巡视,将画得好的线段在投影上展示并加以表扬。
尊重学生个性化的画法,对于是先画线还是先画端点不作强制性要求,有个别学生可能不从刻度0画起,而是从别的整刻度画起,只要画得正确,教师都要给予肯定。
总结线段画法:把尺子平放在纸上,用左手固定尺子,用右手执笔沿着尺边轻轻画出,就得到一条线段。
【品析:学生在自主探究中画线段,总结画法。画线段时没有强制规定是先画线还是先画点,只要画的正确即可,体现了教学的开放性和多样性。】
2.画给定长度的线段。
(1)师:你能画出长3厘米的线段吗?说一说你是怎样画的。
学生自由操作,在白纸上画出一条3厘米长的线段。(线段没有方向,只要符合直的、有两个端点、3厘米长即可)
教师巡视,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画法。
(2)小结:用尺子画线段时,先画一个端点,再把尺子的刻度0与这个点对齐;从刻度0开始沿着尺子画起,是几厘米的线段就画到尺子几厘米的地方停下来,标上另一个端点。不论横着、竖着还是斜着画,只要是直的就是线段。
画一条比3厘米长2厘米的线段。(先说说应该画几厘米,然后再画)
(3)画线段儿歌:先找刻度0,画上两端点,直线连起来,再把厘米填。
学生读儿歌,交流讨论自己对儿歌的理解。
【品析:让学生画给定长度的线段,进一步体验画线段的方法,学生主体地位得到了体现。画线段儿歌则是知识技能的浓缩,便于学生识记掌握,同时也利于提高学生的操作兴趣。】
三、反馈质疑,学有所得
质疑一:怎样测量弯曲物体的长度?
学生讨论交流,得出结论:若测量弯曲物体的长度(如一圈铁丝),可先将物体拉直,看作一条线段,再测量;也可以用软尺沿弯曲物体进行测量;还可以用绳子与弯曲物体完全重合,在绳子上作标记,然后拉直绳子,测量绳子标记内的长度。
质疑二:如果尺子上的刻度0不清楚了,怎样画3厘米长的线段?
学生操作交流:以尺子上任意一个整刻度为起点画起,用终点对准的刻度减去起点对准的刻度,就是画出的厘米数。
【品析:通过第一个质疑,让学生更加明确了线段是直的,是可以测量长度的;第二个质疑使学生掌握了测量线段和画线段的技巧,使学生更加深刻地明白了画法,实现了学有所得。】
四、课末小结,融会贯通
1.一根毛线不但好玩,还隐藏着许多数学知识!今天我们从一根毛线,认识了谁?它有什么特征?你还有问题需要和老师、同学们一起解决吗?
在师生共同总结之后,简单回顾线段的特征:直的、有两个端点、可以测量长度。画线段的方法:用尺子画线段时,先画一个端点,把尺子的刻度0与这个点对齐;从刻度0开始沿着尺子画起,是几厘米长的线段,就画到几厘米刻度的地方,标上另一个端点。
2.第6页“你知道吗?”介绍了生活中常见的测量工具,以丰富对测量工具的认识,
使学生明白:由于测量的具体环境不同,要求不同,人们发明了各具特色的测量长度的工具。
五、教海拾遗,反思提升
本课时提倡学习方法多样,尊重学生自主。学生的学习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因人而异、多种多样的,要让每个学生通过比较来选取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如:在画线段时,学生从实践中摸索出不同的画法,我没有让学生遵从通常的画法,而是尊重学生个性化的方法,对于是先画端点还是先画线不作要求,个别学生甚至不从刻度0画起,而是从别的整刻度画起,我都给予了肯定,体现方法的多样化的同时,使学生有了成功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