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资料
第三单元 第1课时 认 识 角
- 2020-09-02
- 作者: 石老师
- 分类目录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内容简析
例1 从三种实物(剪刀、钟表、三角尺)中抽取出角(锐角、钝角、直角),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实例中来认识角。在此基础上介绍角的各部分名称,说明角的特征。然后让学生通过一些活动来进一步感知角,如用两根硬纸条做成活动的角(能转成大小不同的角)、用纸折成大小不同的角等。
例2 教学画角。
- 结合生活情境和操作活动,初步认识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初步学会用尺子画角。
- 经历折一折、画一画等过程,丰富学生对角的直观认识,初步培养空间观念。
- 通过观察比较、动手操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初步的动手操作能力及合作意识。
- 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美。
教学重难点
初步认识角,初步学会用尺子画角。
教法与学法
- 整个教学过程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开展指一指、认一认、找一找、画一画、折一折、说一说等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 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完成角的认识的学习。
承前启后链
一、情景创设,导入课题
观察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位好朋友。(课件出示五角星)你们认识它吗?
生:五角星。
师:为什么叫五角星呢?
生:有五个角。
师:到底什么是角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角。(板书课题) 老师今天带来
了很多★,准备奖给那些课堂上肯动脑筋、积极举手的小朋友们,你们想不想得到
它呀?
生:想。
师:那就好好表现吧!
【品析:教学开始,教师用一组学生熟悉的五角星导入,把教学新内容与生活中的角相衔接,自然朴实,有利于学生学习和感知角的表象,建立角的概念。】
情境导入:
师:今天老师要领小朋友们到一个非常好玩的地方去。屏幕上出现“角王国”
情境图,(“角王国”——以各种角组成的画面。)“角王国”里不但有许多好玩
的东西,还能学到好多知识呢!你们看一位小姑娘出来迎接我们呢。屏幕上出现
“角姑娘”走来的情景,“角姑娘”边走边说:“我是角姑娘,欢迎小朋友们到角
王国里来玩,我们交个朋友吧!”
师:你们想和“角姑娘”交朋友吗? 生:想。
师:想和“角姑娘”交朋友,就要认识角。 板书课题:认识角。
【品析:这样安排不但可以激发学生上好这节课的兴趣,而且还能使学生很顺利地进入本课的学习。】
操作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用小棒拼图形。请同学们用3根小棒拼一拼,看看
能拼成什么图形?汇报交流。(三角形等)
师:用4根小棒可以拼成一个正方形,用3根小棒可以拼成一个三角形,用2根
小棒拼成什么图形呢?试一试!(展示4~5名学生拼成的开口方向不同,大小不同
的角。∧∠∨>┌ ……)
思考:在这些图形中,用2根小棒拼成的图形与正方形、三角形有什么不同?
师指着学生拼成的各种形状的角:像这样用2根小棒拼成的图形叫作角。板书课题:认识角。
【品析:用小棒拼图形是学生喜欢的活动,用几根小棒拼图形是学生熟悉的,先想一想,再动手拼,一方面激发兴趣,另一方面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此外,在充分感知、比较的基础上初步认识角,有利于学生建立角的表象。】
二、师生合作,探究新知
◎初步感知角。
课件出示主题图,在主题图中指出角。
- 指一指,初步感知角。
(1)学生小组合作,在主题图中指出角。
(2)汇报交流时,课件呈现用线线标识的角。
- 2. 描一描,认识角各部分的名称。
(1)课件出示例1图(先不出示红线)。让学生仔细观察,分别找出角。
(2)指名到大屏幕上指一指。课件随着学生的汇报描画出角。
(3)从实物中抽象出角。
(4)比较观察:这些角有什么相同之处?
预设:都有2条直直的边,都有一个对接的点,都有开口……
如果学生说出:角有一个顶点、2条边,给予表扬。
(5)交流归纳: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图文结合板书)
(6)反馈:课件出示:判断下面哪些图形是角?
【品析:从具体到抽象,形成清晰的角的表象,建立有关角的空间观念。】
◎感知角的大小,探索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 折一折,动手操作。
(1)用圆形纸片折角。
(2)同桌合作:比一比谁折的角大?你是怎么比的?(重叠)
- 2. 做一做,探索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1)动手做一个活动角。
(2)用活动角做“变大变小”的游戏。
(3)引导发现: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而与两边张开的程度有关。
【品析:在操作、观察、讨论的过程中,使学生形象直观地体验和了解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
◎画角。
- 课件出示例2。
(1)小组合作,尝试画角。
(2)师生交流,完善画法。
(3)教师范画,小结画法。
【品析:学会画角是数学学习的基本要求,先由教师示范画角,可以提高教学效果。】
- 从一个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笔直的线,就画成一个角。
【品析:纵观新授教学环节整体,创设“指一指、描一描、折一折、做一做和画一画”等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使学生经历数学知识抽象的过程,也使角的形成具体化、动态化,加深对角的直观体验,进一步认识角,进而使学生体验探索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教学过程中,把画角、角的大小比较等知识整合在一起,进一步认识
角,建立有关角的空间观念。】
三、反馈质疑,学有所得
质疑:怎样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角?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系?
通过交流得出,判断角的两要素:一个顶点,两条直直的边;角的大小和边长无关,和两边张口的大小有关。
【通过质疑,进一步把本课的重难点展示在同学们面前,进一步加深了对本课知识的理解。】
四、课末小结,融会贯通
师生共同回顾总结:角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与角的张口大小有关系。
五、教海拾遗,反思提升
本节课创设“指一指、描一描、折一折、做一做和画一画”等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使学生经历数学知识抽象的过程,也使角的形成具体化、动态化,加深对角的直观体验,进一步认识角,进而使学生体验探索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动手做一个角”是本节课浓墨重彩的部分。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这里,提供给学生生活中常见的材料:卡纸、白板纸、图钉或纽扣等,学生可以借助这些材料,通过合作交流做出角,这种方式不仅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生活化,也加深了学生之间的数学情感。在学生开展活动时,教师参与到学生中间,及时采集有用的信息,为教学服务。学生用材料做角,这个过程展示了学生思维层次的不同,也使我看到了孩子们多向思维的火花在课堂中不断闪烁。这部分是我觉得处理得当的地方,学生通过制作角这一活动,由对角的表象认识,抽象出角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