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资料
第二单元 第7课时 加 减 混 合
- 2020-09-02
- 作者: 石老师
- 分类目录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
教材第28页例3、例4及第28页“做一做”。
内容简析
例3 以公共汽车上乘客上、下车的情况为背景,引出加减混合计算(不含括号的),因为学生一般都有乘车的亲身经历,很容易理解。这类加减混合式题是在连加、连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运算顺序相同,学生通过类推很容易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例4 是含有小括号的加减混合式题。由于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所以当口算有困难时只能分步写两个竖式计算。为了强调这点,教材完整地呈现了第一个竖式,让学生补充完成第二个竖式,并通过小精灵的话,引导学生思考竖式是否有简便写法。
教学目标
1.结合情境,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笔算方法,提高学生的计算水平。
3.通过观察、比较和分析,体会小括号在加减混合运算中的作用。
4.在学生已有连加、连减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探究,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和分析推理能力,发展学生的应用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难点
掌握用竖式计算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理解含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学会笔算。
教法与学法
- 以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为主,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 利用迁移类推学习加减混合和带有小括号的计算。
承前启后链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导入课题
儿歌导入:
(课件播放儿歌动画)公共汽车飞快跑,扶手一定抓紧了,不要上蹿和下跳,更不伸手窗外闹,备好零钱去买票,积极让座要敬老。
师:同学们,你们都乘坐过公共汽车吗?乘坐公共汽车过程中发现了哪些与数学有关的问题?说给同学听一听。首先让同学们互相说一说。
当学生说到公共汽车上车和下车人数变化问题时,教师及时引出本课学习的内容——混合运算。
【品析:用孩子们喜欢的儿歌情景导入,给学生快乐的感觉,在讨论公交车上的人数变化问题时,教师从中引出教学的课题,学生感受数学贴近生活实际。】
复习导入:
课件出示: 70-23-16= 28+24+37=
学生独立练习。汇报交流时说说连加、连减的顺序和竖式计算的要点。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计算的知识。算式里面即有加法又有减法,叫什么运算?给它取个名字。(板书:加减混合)
【品析:虽然这种复习方法比较传统,甚至陈旧,但通过复习,为学生架设了新旧知识的桥梁,既巩固了前面所学知识,又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在没有多媒体等现代教学设备的条件下,还是好方法!甚至比有些过分渲染情景、喧宾夺主的花样导入更有效。】
调查导入:
师:同学们,课前老师让你们做了一个小调查,你发现公交车上有哪些数学知识?
课件呈现教材乘公交车图,让学生自由讨论。
生1:公交车到站时,有上车的,也有下车的;有时只有上车的,没有下车的;有时只有下车的,没有上车的。
生2:乘公交车的人数,上车的用加法,下车的用减法。
师:根据这幅图,你能提出一个问题并解答吗?计算公交车上、下车的人数变化,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加减混合)
【品析:以调查公交车上、下车的人数来发现数学问题,学习数学知识,加强了学
生对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认识和体会。】
二、师生合作,探究新知
◎探究无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
引领学生分析教材第28页例3中的主题图,提取已知信息,并找出待解决的问题。
(1)课件出示:公交车情境图,看情境图说信息。
(2)根据信息提出问题,列出算式。
学生汇报。
找出问题:现在车上有多少人?(板书)
学生讨论问题的解决方法,尝试列式:67-25+28。
(3)汇报每步算式的意思。(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4)独立笔算。(教师巡查)
①分步笔算。 ②简便写法。
(5)引导学生说说笔算时的注意事项。(注意运算符号的变化)
(6)引导学生探索其他解决方法。
预设:28-25+67、67+28-25等,若学生用67+(28-25)的算式来解决,教师应予以引导并鼓励,同时可以利用这一课堂生成资源,自然地导入下一环节——探究含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
【品析:因为学生有了连加、连减运算的基础,无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直接让学生合作探究,充分运用知识的迁移来完成,重点让学生在与连加、连减运算的比较中,感受新知学习的注意事项,看清运算符号。探究其他解决方法的环节,给学生创造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机会。目的是拓展学生思维,进一步巩固无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探究含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
师:同学们,这节课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位神奇的朋友,语文课上它能帮助你们做复习的工具,数学课上有了它的帮助,就能很快算出答案。你想知道它是谁吗?
师:对,这位神奇的朋友是小括号,语文课上,能用小括号划出重点词,用方括号划出多音字;数学课上利用小括号可以改变运算顺序。
(1)课件出示例4:72-(47+16),接着出示: 67-25+28(与72-(47+16)并列)。
(2)引导学生进行比较,说说有什么发现。(小括号的出现,运算顺序的不同)
(3)尝试笔算算式72-(47+16)。
(4)重点讨论72-(47+16)有简便写法吗?为什么?
【品析:本环节直接出示带有小括号的算式,让学生将它与上一题的算式进行比较,在对比中感受小括号的作用,体会运算顺序的不同。在笔算时重点引导学生讨论含有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有没有简便写法,充分引导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三、反馈质疑,学有所得
质疑:71-47+16能写成71-(47+16)吗,计算结果一样吗?
学生讨论交流,进一步理解小括号的作用。第一个算式不能写成第二个算式的样子,第一个算式是71减47的差加16,第二个算式是算71减47与16的和,这两个算式的计算结果是不一样的。
【品析:通过质疑,进一步体会小括号的作用,加深对小括号的理解。】
四、课末小结,融会贯通
1.说说这节课你学会了哪些知识。
2.谈谈进行加减混合运算时要注意什么。
学生在谈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时,肯定涉及小括号的知识,这时师生可以共同总结关于小括号的儿歌,例如:小括号,作用大,题里遇到先算它;睁大眼睛看清楚,可别马虎忘了它;从小计算不马虎,人人夸我顶呱呱。
在师生共同总结之后,简单回顾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不带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的竖式写法与连加、连减的竖式写法基本相同,简便写法也类似,为了书写简便,可以把两个竖式连着写,但要特别注意别写错运算符号;计算带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的竖式时,算式里面有小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所以用竖式计算带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时,通常没有简便写法,要列两个竖式计算。
五、教海拾遗,反思提升
这节课中主要学了带小括号和不带小括号的竖式计算,不带小括号的竖式计算的写法与连加、连减竖式计算的写法是相同的,都有两种写法。带小括号的竖式计算通常只有一种写法。利用知识迁移,学生能够自主学习,独立完成这部分的内容。因此,新授过程中,让学生自己尝试解决是重点,学生体验到了学习成功的快乐,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