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资料
第二单元 第6课时 连加 连减
- 2020-09-02
- 作者: 石老师
- 分类目录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内容简析
例1、例2是分别以摘南瓜和运南瓜的事件为背景安排的内容,这样编排既可以突出连加、连减事件在生活中的运用,又有利于学生理解连加、连减之间的联系,从整体上更好地掌握这些知识。教材着重教学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写法有两种:一是将第一个竖式的得数作为第二个竖式的第一个加数,这是同学们最常用的一种方法;二是将三个加数同时相加,让学生观察哪个更简便,建议学生用到“凑十法”,进一步提高计算的速度。学生再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其中的一种,并说明理由,优化计算方法。
教学目标
1.理解连加、连减的意义,会进行连加、连减的两步竖式计算。
2.通过生活情境的再现,感受连加、连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帮助学生建构出连加、连减的模型。
3.在对比练习中,优化出算法,同时感受竖式简便写法的合理性和简洁美。
4.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养成认真思考的习惯,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的方法。
教法与学法
1.学生对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在一年级已经学过,这里着重教学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优化算法,得出合适的竖式计算方法。
2.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自己的分析找到连加竖式的简便算法。再根据连加竖式的简便算法,类推出连减竖式的简便算法。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导入课题
情景导入:
师:秋天到了,到处是一片丰收的景象,二年级的同学们正热火朝天地在农家乐参加劳动呢。你们看,他们在那里干什么呢?课件出示课本情境图(帮李大爷家采摘南瓜)。
他们分小组进行比赛,下面是他们比赛结果的统计表。
第一组 | 第二组 | 第三组 |
28个 | 34个 | 22个 |
师:你们看到这些数据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交流讨论,教师提取有代表性的问题:三个组一共摘了多少个大南瓜?
列式导入课题。
【品析: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从谈论学生熟悉的农家乐劳动情景入手,吸引学生的注意,并引导学生收集有关的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从中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
复习导入:
1.笔算:38+24= 95-29= 说一说笔算时注意什么。
2.3+9+7= 12-5-4= 说一说运算顺序。
学生独立计算。然后全班交流。说说计算时要注意什么,这两道式题有什么特征。
学生讨论得知:①笔算两位数的加减法,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②连加、连减要从左到右依次计算。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的内容是两位数的连加和连减知识。(板书课题)
【品析:连加、连减的教学重点是掌握连加、连减用竖式计算的方法。复习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和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为新课的学习做好知识准备。】
游戏导入:
师:非常高兴能与你们共同学习!你们的口算能力是不是很棒呀?(是)非常有自信!那老师就来考考你们。
算式接龙:(课件出示)
①15+4→( )+11→( )+24→( )+16→( )
②89-7→( )-11→( )-10→( )-9→( )
学生口算。
师:同学们的口算能力真棒!个个都是口算小能手!仔细观察这两道算式,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学生讨论汇报:上面一道题是加了又加,下面一道题是减了又减;两道口算题都是用前面算得的得数接着加或者减。
师:今天我们就运用这样的知识来学习新的本领!(板书课题:连加、连减)
【品析:利用计算接龙游戏调动学生的激情,并通过观察,发现题目的特点是连加和连减,教师顺势导入课题。导入过程有趣而简洁,学习目标也很明确,富有实效。】
二、师生合作,探究新知
◎连加计算,探究方法。
引领学生分析教材第27页例1中的主题图,提取已知信息,并找出待解决的问题。
(1)收集信息,提出问题。
观察情境图和表格,提出数学问题。学生自由说,如果没有提出“一共有多少个?”的问题,教师可引导:能不能提出一个用连加算式解决的问题?
指名列式:28+34+22=
(2)尝试列竖式计算。教师巡视,对计算有困难的学生进行指导。
(3)交流算法。(课件演示)
师:第一个算式28+34=62与第二个算式62+22=84中都有62,这个数写了两次,想一想:怎样才能少写一次又不影响计算结果呢?
讨论交流得出:
观察这三个加数的特点,能不能有更简便的算法?
引导学生发现能凑成10的要凑成10先算,以提高计算速度。先算28+22=50,再算50+34=84。
(4)上面三种算法,你喜欢哪种?为什么?
进一步优化算法,得出:把两个竖式连着写简便,为了更简便还可以把三个数写成一个竖式进行计算。
(5)小结:用竖式进行连加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用竖式进行连加计算时,要注意相同数位对齐,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把得出的结果与第三个数相加。有时还可以用凑十的方法进行简便计算,每一位上的数相加时,先把能凑成10的数加起来,比较简便。
(6)反馈:用竖式算一算:45+32+19= 26+17+23=
【品析:学生经历搜集数据、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成功的喜悦。利用尝试练习、合作交流、比较算法等活动,让全体学生参与其中,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用竖式计算连加的方法,同时体会灵活、合理选择计算方法的重要性。】
◎顺承例1,研学例2。
(1)课件出示例2中的数学信息。
(2)提出问题:“还剩多少个?”这个问题用什么方法解答?
(3)学生独立列式计算,教师巡视,及时发现问题。
(4)全班汇报,优化连减的竖式。(课件演示)
预设算法有:
连减列成一个竖式,容易出现个位向十位借两次的情况,学生不易掌握,不提倡。
(5)除了连减,还有没有别的算法?
交流得出可以先算一共运走多少个,列式为:
84-(40+26)=18(个)或40+26=66(个)
84-66=18(个)
(6)反馈:78-34-29= 89-36-27=
【品析:有了例1的学习经验,例2可以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习,引导他们用解决例1的学习方法,举一反三学习例2,培养了学生举一反三、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体现算法优化的思想。】
三、反馈质疑,学有所得
质疑:以83-49-28为例,探讨:一次性列竖式简便吗?
学生试算,交流讨论得到:个位连续两次向十位退1,很不方便,这样列竖式不简便。
【品析:通过质疑,使学生明确连加、连减计算时,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计算方法,不能与设置笔算的初衷背道而驰。】
四、课末小结,融会贯通
师:今天你收获了什么?你还有什么想知道的?学了今天的课,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
师生共同回顾、总结连加和连减的方法,连加可以列两个竖式计算,也可以三
个数合起来一起加。连减我们通常列两个竖式一步一步地算。要根据具体情况选
择计算方法。
五、教海拾遗,反思提升
这节课难度不大,因为在这节课之前学生已经熟练掌握了笔算加法和减法的方法。教授这节课就比较轻松,主要是引导学生能在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利用知识的迁移自学连加连减的笔算方法。这节课我把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让他们自己学习知识,只有在方法优化的时候引导学生发现合并式的笔算更加方便。但是为了照顾学困生,也允许他们用分式笔算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