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资料
第五单元 第1课时 观 察 实 物
- 2020-09-03
- 作者: 石老师
- 分类目录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内容简析
例1 展示了4名学生分别从前面、后面、左面、右面观察一个熊猫玩偶的情景图,并在情景图下面给出了从这4个方向观察到的形状,让学生判断分别是谁看到的。教材是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以及已学习了位置知识的基础上,借助于生活中的实物和学生的操作活动进行教学的。通过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不但可以使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而且又为以后学习观察立体图形的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目标
1.经历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根据具体事物和图片判断观察角度的过程。
2.初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能根据具体的事物、图片和照片辨认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简单物体。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认识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初步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正确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形状。
教法与学法
1.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年龄、心理、认知规律等特点,本节课准备主要采用情景教学的方法和引导探究的方法进行教学。并运用大量观察、操作、交流、游戏等形式辅助教学。注重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让学生在问题情景中主动地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2.学习方法以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为主。分组合作观察,互相说说自己看到的形状,通过游戏增强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导入课题
情景导入:
师:大家喜欢小动物吗?今天老师带来了几张小动物的图片想考考大家,你能猜出是什么小动物吗?(课件出示玩具小熊的背面图)
学生猜。
(教师出示玩具小熊的正面图)大家猜对了吗?你们知道刚才这两张图片分别是从哪两个方向拍到的吗?(指名交流)
师:刚才小朋友们看得很认真、很仔细。用眼睛认真、仔细地看这就叫“观察”。我们今天所学习的内容就是“观察物体”,板书课题。
【品析:情景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愉悦的情景中自然地进入学习状态,同时也为下面的教学活动作铺垫。】
故事导入:
星期天,李奶奶带着东东、明明和欢欢去动物园看大象。到了象园,奶奶说:“唉,我老了,走不动了,眼睛也看不清楚,就坐在门口等你们吧!这大象嘛,还是你们看过后说给我听吧!”东东急急忙忙走到了大象的前面,看了看说:“奶奶,奶奶,大象啊有两只大大的眼睛、一个长长的鼻子,两只耳朵像两把大扇子。”明明跑到了大象的后面大声地说:“奶奶,大象就像是两根柱子顶个门,门上有根摆来摆去的长鞭。”欢欢走到大象的侧面说:“奶奶,其实大象就像是四根柱子上有座墙壁。”奶奶说:“乖孩子们,你们都把我弄糊涂了,难道有三只大象?”
师:小朋友们,他们看到的到底是几只大象呢?既然是一只大象,为什么他们向奶奶介绍得不一样呢?
师:虽然都是一只大象,但因为观察的位置不同,看到的形状也就不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板书: 观察物体,并齐读课题)
【品析:问题是探究的出发点,本课开始,创设儿童熟悉的故事情景引入,初步感受局部与整体的关系,不仅使学生带着愉快的心情进入新知的学习,而且为新知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起点。】
观察导入:
同学们认识老师手上拿的这个水果吗?对,杨桃。今天老师就要给大家讲一个画杨桃的故事。
画杨桃的故事:一天,美术老师带来了杨桃,让大家仔细观察之后把它画下来,淘气也画了一张。同学们看了他的画后,都笑话他说:“这哪是杨桃啊,分明是颗五角星啊!”
老师走过去看了看,不但没有批评淘气,还表扬他观察很仔细,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从杨桃的两端去观察,杨桃看起来就像颗五角星)
杨桃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看到的形状不一样,那其他物体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看到的形状是不是也不一样呢?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观察物体。
【品析:实地观察操作,既复习了方位,又让学生体会到站得角度不同,观察到的杨桃形状也不一样,给学生极大的心理触动,而且还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立刻进入学习的状态。】
二、师生合作,探究新知
◎观察实践,自主建构。
(1)本位观察。
老师拿出一只熊猫玩偶放在学生中间让学生观察。
师:你看到了熊猫玩偶的哪一面,是什么样子的?
教师找坐在不同方位的学生回答。
【品析:学生所处的位置不一样,看到的形状也不一样,说法也不一样。让学生初步学会观察物体的形状,体会所看到的形状可能不一样。】
(2)全面观察。
师:每个小组的桌子上都放着一只相同的熊猫玩偶,请同学们按顺时针方向围着熊猫玩偶转一圈,从熊猫玩偶的前、后、左、右四个不同的方位观察,然后在小组内交流你观察到了什么。
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学生体会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物体会有所不同”。
【品析:以学生熟悉的熊猫玩偶为直观背景,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思考、交流,使学生的思维在情景活动中激发,在想象活动中激活,在推理活动中建构,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表象,为下一环节的运用做好充分的准备。】
◎运用表象,发展观念。
刚才我们在不同位置对熊猫玩偶进行了观察,下面老师就来考考你。课件出示例1情景图:
(1)情景模拟:对照情景图,先请每组的四位学生都站到小明的位置上,看看小明观察到的熊猫玩偶是什么样的。再分别站到小红、小芳、小亮所站的位置看一看。
思考:观察熊猫玩偶的时候,从哪两个位置看到的形状比较相似?它们的区别在哪里?
(2)运用表象:①想一想:请学生静静地想一想上图中的四位同学看到的熊猫玩偶是什么样子的。
②说一说:教师在黑板上分别贴出四个不同侧面的熊猫玩偶图片,学生说一说上面的图片分别是谁看到的,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相应的图片下板书四位同学的名字。
(3)反思提升:通过刚才的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同一物体,如果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就会得到不同的结果。板书:观察的位置不同,看到的形状不同。
【品析:通过情景模拟、方法迁移、想象推理等形式,帮助学生在活动中理解观察者与熊猫玩偶之间的位置关系,从而较好地实现由实物到形状图的转化,明确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对应关系,进而初步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建立空间观念。】
三、反馈质疑,学有所得
质疑:小亮和小红都站在了熊猫玩偶的侧面,为什么看到的图片是不一样的?
通过交流讨论得出:小亮和小红虽然站在了熊猫玩偶的侧面,但小亮和小红面对面,小亮的左边是小红的右边,所以他们看到的熊猫玩偶的样子是不一样的,小亮看到熊猫玩偶的正脸在自己的右侧,小红看到熊猫玩偶的正脸在自己的左侧。
【品析:通过质疑,进一步突破了教学难点。】
四、课末小结,融会贯通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吗?
在师生共同回顾之后,简单总结观察物体的一般方法: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要看清物体的特征,找准特征是关键。提出要求:回家后请同学们观察身边的物体,把自己看见的可以画下来,也可以拍下来。在生活中要善于观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最后衔接下节课的学习任务,给大家留一个思考的话题:我们都学过哪些立体图形?下节课我们就学习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立体图形。
【品析:课末小结呼应课始,有意识地将学生的思维由课内引向课外,提高学生用数学思想认识事物的能力,同时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感受“生活数学”的魅力。】
五、教海拾遗,反思提升
本节课通过组织学生观察熊猫玩偶的活动,让全班同学都参与到数学活动中。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是学习图形与几何知识的基础,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课堂上,先让学生在本位观察,然后换位观察,让学生经历“观察物体——初步感知——形成表象”的过程,使学生切身感悟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从实物观察入手,让学生亲身体验,从中得到感悟和经验,这正是本课教学的一大亮点。
本课的教学还给教师一个重要启示:将抽象的数学与有趣的观察活动紧密结合在一起,让学生亲身参与实践活动,既能发展学生空间观念,又能得到观察物体的直接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