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资料
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 2020-09-04
- 作者: 石老师
- 分类目录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回顾暑假生活,分享彼此的感受。
2.回顾语文课堂常规,进行针对性训练,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重点)
3.初步了解本册课本的结构,了解篇目及每单元特色,明确学习任务,激发学习兴趣。(难点)
4.制定课外阅读目标,继续保持阅读的兴趣。
5.交流学习语文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教学引入。
1.诵读诗歌,激发兴趣。
同学们,从今天开始,我们就是五年级的学生了,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首歌曲——《开学第一课》。
2.课件出示:
开学第一课
你醒来时候,问候你好,
升起的阳光,哼着歌谣,
心情像彩虹,缤纷舞蹈,
你我的脸上,写满微笑,
相同的呼吸,相同心跳,
敞开心去看,幸福环绕,
放飞你的梦,不怕山高,
勇敢做自己,就是最好,
成长的路上,总有烦恼,
与伙伴一起,爱的拥抱,
校园的花草,一同长高,
开学第一课,用心起跑,
相同的呼吸,相同心跳,
敞开心去看,幸福环绕,
放飞你的梦,不怕山高,
勇敢做自己,就是最好,
成长的路上,总有烦恼,
与伙伴一起,爱的拥抱,
校园的花草,一同长高,
开学第一课,用心起跑,
相同的阳光,相同照耀,
每一次鼓励,温暖怀抱,
相信你会成,我的骄傲,
开学第一课,爱的筑造。
3.学唱歌曲。
二、说说暑假的味道。
1.大家在暑假里肯定过得非常愉快,非常充实。你们能将自己记忆中最深刻的一段经历与大家分享吗?
2.小组内畅所欲言。
3.指名上台讲,教师稍作点评。
三、学习交流。
1.教师提前安排语文成绩优异的学生准备发言稿,交流自己学习这一学科的经验,特别是关于如何写好作文的。
2.其他同学提问。
3.教师总结。
4.新学期学习语文要做的准备。(课件出示)
(1)拥有《新华字典》或《现代汉语词典》等工具书。
(2)准备两个本子:练笔本、摘录本。
(3)备好本学期必读的课外书。
5.教师小结。
我们必须抓住分分秒秒,莫让光阴空自流。同学们,新的学年开启新的希望,新的空白承载新的梦想。为了让我们的梦想成为现实,在这里,老师给大家提出两点要求:
(1)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学习中。
(2)上课认真听讲,课后认真写作业,考前认真复习,考后认真总结。
新的学期,新的征程。愿我们在这个温暖幸福的大家庭里,快乐每一天,进步每一天,收获每一天!
四、说说语文书。
1.和我们的语文书交朋友。
轻轻拿起我们的语文书,摸一摸,摸摸封皮,摸摸里面。(摸起来是怎样的感觉?)然后轻轻捧起语文书,凑近你们的脸蛋儿,靠近你们的鼻子,闻一闻,再闻一闻,翻开来闻一闻,那是什么样的味道?(同学们的回答:我闻到了青草的味道;还有苹果的甜味;还有大自然的味道;我还闻到刺鼻的油墨味,那是知识的味道,是智慧的味道……)
2.读目录内容,初步感知。
轻轻打开语文书,翻到目录,看着目录说说你和语文书第一次见面并亲密接触的故事。
(1)这本书一共有多少篇课文?共分为几个单元?每单元又由哪几部分构成?
(2)初读课题,你能说说每个单元的主题吗?指名回答,教师补充。(课件出示)
第一单元 万物有灵。
第二单元 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
第三单元 民间故事,口耳相传的经典,老百姓智慧的结晶。
第四单元 爱国情怀。
第五单元 说明文以“说明白了”为成功。
第六单元 舐犊情深。
第七单元 自然之趣。
第八单元 读书明智。
(3)我们都已经拿到语文书了,说说你们最喜欢哪一篇课文。轻声读一读你们喜欢的课文,然后和我们的语文书交个朋友吧!
五、师生齐诵。
过渡:同学们,要想学好语文,只读一本语文书是远远不够的,我们需要读更多精彩的书。最后,老师想送给大家一首诗作为开学的礼物。
【课件出示】
神 奇 的 书
没有一艘非凡的战舰,能像一册书,把我们带到浩瀚的天地。
没有一匹神奇的骏马,能像一首诗,带我们领略人世的真谛。
即使你一贫如洗,也没有任何栅栏能阻挡你在书的王国遨游的步履。多么质朴无华的车骑!可是它装载了人类灵魂的全部美丽!
(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随机渗透读书方面的习惯培养。
六、教师寄语。
同学们,让我们都做一片片爱读书的小树叶,开始书香之旅吧!请大家记住每天在书包里放一本优秀的课外书,一有时间就捧起书来读。让我们一起爱上阅读,爱上语文吧!
【板书设计】
开学第一课
我们的语文书 八个单元课文 口语交际 习作
我们的目标 多读课外书,多摘抄,多练笔
我们的方法 提前预习,提出疑问
上课认真听讲
课下认真复习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9)
【教学目标】
1.提高学生遇到不认识的字自觉查字典的意识。
2.提高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培养学生养成运用所学的方法思考问题的习惯。
3.培养学生默读的习惯和能力,养成一边默读,一边思考的习惯。
4.本册重点教会学生领会两点:一是学习基本的说明方法,二是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5.培养学生搜集和整理资料的习惯。
6.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教学重点】
1.培养学生默读的习惯和能力,养成一边默读,一边思考的习惯。
2.本册重点教会学生领会两点:一是学习基本的说明方法,二是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准备】
《新华字典》 课外书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提高学生遇到不认识的字自觉查字典的意识。
2.培养学生默读的习惯和能力,养成一边默读,一边思考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通过前四个学年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不认识的字应该查字典。今天我们先来复习一下查字典的方法。
二、复习查字典的方法。
1.提问:谁知道有哪几种查字典的方法?
2.查字典练习。
凹 歧 腋 瘾 飕 潺 涸 榛 翕 诣
骋 攥
3.说说自己是运用哪种方法查的,从中总结出了什么经验。
(1)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
(2)遇到认识的字想了解它的意思,可以用音序查字法查字典。
4.运用上面两种查字法查字典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
(1)学生先交流。
(2)教师点拨。
用音序查字法查字典,先查音序,再查音节。
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先查部首。如何取舍部首?原则上是取上不取下,取左不取右,取外不取内。如果这个字的上下都是单独的字,有时取上取下都可以。
5.教师小结:以后在读课文或者读课外书的时候,遇到不认识的字一定要查字典,养成查字典的习惯。
6.课外阅读。(教师检查学生是否养成了遇到不认识的字查字典的习惯)
7.在阅读之前,提出阅读要求:
(1)我们读书一般有哪几种方法?(朗读、轻声读、默读等)
(2)今天我们练习默读,也就是只看不出声。
(3)以后在课外阅读时,我们就可以选择默读的方法。有时在课堂上,也需要用默读的方法。
(4)下面请同学们继续默读自己的课外书,一边读一边思考:这篇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
8.全班交流。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运用所学的方法思考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
1.(1)在前四个学年的学习中,你掌握了哪些好的读书方法?
(2)你平时是怎样读书的?
2.学生交流。
3.教师帮助提炼、归纳。
(1)把心沉浸到书中去,和书合二为一,达到忘我的境界。
(2)把自己当作文中的主人公,和主人公同悲同喜。
(3)一边读,一边思考,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什么?
(4)一边读,一边猜想,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情?再往下读,看看自己猜得对不对。思考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5)如果第一遍读完,没有印象,再来读第二遍。看看此时你记住了哪些内容。
(6)如果让你去写,你会怎么写呢?
(7)根据内容,想象一下,作者是怎样的人?他的家庭会是怎样的?
4.教师指定读“选读课文”,运用刚才老师提示的方法,读一读,想一想。
5.全班交流。
(1)你运用了老师刚才提示的哪种方法?
(2)运用这种方法读书,你有什么收获?
6.搜集并整理信息。
(1)教师出示一则新闻,让学生提炼出主要信息。
(2)教师提示内容,让学生搜集并整理信息。(选择其一)
内容一:搜集一些有关读书的名言、诗句。
内容二:搜集名人读书的故事。
内容三:搜集名人读书的方法。
(3)全班交流。
二、提出本学期读书的要求。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默读要有一定的速度,并能抓住文章的大意。
3.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叙述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基本的表达方法。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说明方法。
4.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板书设计】
1 白 鹭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鹭、嫌”等6个生字,会写“宜、鹤”等10个字,会写“精巧、配合”等15个词语,并能正确理解这些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积累喜欢的段落。
过程与方法:
1.想象并说出作者所描写的画面。
2.借助关键语句,体会作者对白鹭的赞美之情,了解作者是如何把这种感情融入对白鹭的描写中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白鹭的特点,体会作者对白鹭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
感受“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的内涵,能有感情地诵读课文。
【教学难点】
了解作者是如何把对白鹭的赞美之情融入对白鹭的描写中的。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本课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梳理课文结构,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古诗引领,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给大家带来了一首唐代诗人杜牧的诗——
(出示课件)
雪衣雪发青玉嘴,群捕鱼儿溪影中。
惊飞远映碧山去,一树梨花落晚风。
(教师范读)
2.激趣:其实,这首诗还是个谜语,写的是一种鸟,你们知道谜底是什么吗?
(板书课题:1 白鹭)
3.白鹭既平凡,又不平凡。白鹭入诗,古就有之。除了上面杜牧写的,杜甫也写过一首,你们记得吗?(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其实,何止是古人,我国现代杰出的诗人、作家郭沫若也写过赞美白鹭的文章。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
(生齐读课题——1 白鹭)
4.那么,为什么古今文人都喜欢描写白鹭呢?白鹭有什么独特的地方呢?今天就让我们从品读郭沫若先生的《白鹭》开始探寻——
设计意图:
通过古诗自然引入白鹭,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
1.介绍作者和白鹭的相关知识。(板书:郭沫若)
郭沫若,原名郭开贞,四川乐山人,作家、诗人,是中国新诗奠基人之一。同时,他还是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等。郭沫若著述颇丰,代表作有《甲骨文字研究》《中国古代社会研究》《女神》《屈原》等。
白鹭:鹭的一种,羽毛白色,腿很长,能涉水捕食鱼、虾等。也叫“鹭鸶”。
2.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认清字形,把课文读通顺。
3.教师检测学生对生字新词的掌握情况。
(1)出示带拼音的字词卡片,指名认读。教师纠正字音,学生识记生字。
会写字:适宜yí 白鹤hè 嫌xián 朱zhū鹭
嵌qiàn在 玻璃框kuànɡ 镜匣xiá 望哨shào 恩ēn惠 韵yùn味 会认字: 白鹭lù 黛dài 嗜shì好 |
(2)引导学生观察字形、结构及笔画,重点字书写示范,指导生字书写。
◆书写指导:
[嵌]上下结构。上部“山”略扁,下部“欠”捺画宜舒展。
[匣]半包围结构。注意先写横,再写里面的“甲”,最后写竖折。
[韵]左右结构,左右宽窄相当。
◆易错提示:
[鹤]右部是“鸟”,不要少写一点。
[框]右部被包围部分是“王”,不要写成“玉”或“干”。
[恩]上部是“因”,不要写成“田”。
(3)学生书写练习,教师巡视,纠正坐姿、握笔姿势、书写错误等。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学习生字词,读通读懂课文,并了解文章的结构,抓住首尾呼应的两句话质疑,并为下节课做准备。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让学生圈画出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2.学生自主交流圈画的内容,教师结合交流情况点拨理解重点词语。
(1)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
预设:教师出示不同色素搭配的学生穿戴的图片,使学生直观地感受什么是最合适的、最相宜的,进而准确体会“适宜”一词的含义。
明确:“适宜”是“合适,相宜”的意思。色素搭配不浓不淡、不艳不素;身段不大不小、不胖不瘦、不长不短……那是一种精巧之美、匀称之美、和谐之美……
(2)在清水田里,时有一只两只白鹭站着钓鱼,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玻璃框里的画。
预设:教师课件出示白鹭在清水田里站着捕鱼的静态图,引导学生想象整个水田为一幅画的意境,进而准确体会“钓”和“嵌”的含义。
(3)晴天的清晨,每每看见它孤独地站立于小树的绝顶,看来像是不安稳,而它却很悠然。
预设:教师出示白鹭清晨站在树梢的画面,引导学生体会整个画面的意境,进而明白“悠然”的意思是“悠闲的样子”。
(4)黄昏的空中偶见白鹭的低飞,更是乡居生活中的一种恩惠。
预设:教师课件出示白鹭低飞的优美画面,引导学生明白这是一种难得一见的美,进而体会“恩惠”一词的含义:给予的或受到的好处。
3.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1)教师课件出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课文内容。
文章如何起笔?如何收束全文?(本文以“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开头,以“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结尾,首尾呼应。以“散文诗”作喻写白鹭的美,内涵比开头更深了一层,强调白鹭是“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课文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板书:总—分—总)
(2)引导学生标出各自然段的序号,给课文划分层次。
预设:采用不同的标准,可将文章划分为不同层次。只要有理有据,教师都应给予肯定和鼓励。
◆结构梳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第二部分(第2—8自然段):具体描写了白鹭的美。
第三部分(第9—11自然段):与第一部分相呼应,抒写了作者对白鹭如诗一般美的赞叹。
(3)课堂小结。
想想为什么说白鹭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四、课堂回顾,交流收获。
1.教师总结本课时的教学内容,点评学生的课堂表现。
过渡:作者的观察多么细致啊!白鹭无论是精巧的外形,还是充满韵味的生活情态都那么具有美感,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下节课,我们将深入课文去体会作者对白鹭的赞美,以及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
小结:今天这节课上,我们学习的重点是生字的拼写和词语的理解,同时还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不少同学在课堂上都表现得很活跃,值得表扬。
(示例:××同学对于白鹭活动画面的认识非常深刻,你课前准备工作做得相当充分;××同学在生字书写上进步很大,给了老师一个惊喜;××同学对词语的理解非常准确,不知道你可不可以课后把经验分享给大家……老师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课堂上都能像他们一样,积极动脑思考,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让课堂更有效率。)
2.引导学生交流收获。
(1)熟读课文,交流识字经验。
(2)摘抄、积累文中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板书设计】
1 白 鹭
郭沫若
(总—分—总)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能想象并说出作者描写的画面。
2.熟读课文,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这句话的含义。
3.学习作者多角度描写事物的方法。
4.凭借文中语句及相关材料感受白鹭的美,激发学生对鸟儿、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1.听写词语,教师小结指导。
精巧 配合 身段 适宜
白鹤 生硬 寻常 忘却
镜匣 清晨 孤独 悠然
黄昏 恩惠 美中不足
同学们对本课的重点词语把握得不错,但在书写时应注意不要写错别字,“配合”的“合”不要写成“和”;“恩惠”的“惠”不要写成“慧”。只有真正理解了词语,牢记了字形,明确了与其形近字的区别,默写时才能胸有成竹。
2.指名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本文通过描绘白鹭精巧的外形和充满韵味的生活情态,赞美了白鹭是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3.教师过渡,导入新课。
白鹭——一种再平凡不过的鸟,然而作者用形象生动、富有情感的语言把它描写成了一首精巧的、韵味无穷的诗。文章宛如一曲流动的音乐拨动我们的心弦,让我们沉醉其中。
4.出示课件。
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1)有感情地朗读这两句话。
(2)课文为什么说白鹭是一首诗呢?
设计意图:
复习导入,切入这节课的重点。
二、体会“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板书:精巧的诗)
(一)读课文第1—5自然段,体会白鹭的外形美(板书:外形美)
1.“精巧”是什么意思?
2.作者为什么说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呢?认真读第1—5自然段,想想原因,并把具体描写白鹭精巧的语句画下来。
3.自由阅读第1—5自然段,思考、圈画、批注。
4.指名说自己的理解:为什么说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5.品读句子“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板书:色素配合 身段大小)
(1)作者是怎样具体写白鹭的外形的?
(2)白鹭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和感受呢?
(3)白鹭的美还能从哪些地方体现出来?(体会第3自然段的对比手法)
6.师:由此看来,白鹭实在是美,美得像一首精巧的诗!你会用什么词语来赞美它?
设计意图:
让学生自己动手圈画,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能让学生抓住重点句子体会白鹭的外形美,感悟白鹭的精巧。
(二)读课文第6—8自然段,体会白鹭在不同场景中的美。(板书:不同场景中的美)
1.人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白鹭既然是一首诗,那它有没有属于自己的独特的画呢?
请同学们读读课文第6—8自然段,这三个自然段描绘了三个不同场景中白鹭的美,就像三幅优美的图画。如果请你给这三幅画起名,你会用什么名字呢?
2.学生先自由朗读课文,再小组讨论。
3.交流汇报:你的脑海中形成了怎样的画面?你给每一幅画起了什么名字?
(板书:水田钓鱼图、枝头闲立图、空中低飞图)
4.你最喜欢哪幅画?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幅,细细品读对应的段落,看看哪些描写使得画面如此生动。在你认为值得咀嚼的词句上做记号。
5.出示课件: 欣赏课文配图, 根据学生回答相机调整出示顺序。
A.水田钓鱼图——
(1)引导学生理解白鹭“钓鱼”的拟人化的表达。
(2)引导学生感受画面的完整、和谐美。
学习步骤:找关键词句——想象画面——朗读体会。
B.枝头闲立图——
引导理解:
你如果站在小树的顶端,会有什么感受呢?而白鹭又是怎样的状态呢?(读一读)
你认为白鹭是在望哨吗?
想象说话:
“白鹭真的是在望哨吗?或许它是在 。”
(师引导,生回答)
指导朗读:
把句后的问号读成什么语气,才能把这种想象的意境读出来?(省略号)
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C.空中低飞图——
引导想象:
你看到了什么?黄昏的天空是什么样子的?忽然飞来一群白鹭,此时你心中会是什么感觉?(朗读、感受。)
6.这就是白鹭,它钓鱼时的悠闲、枝头独立时的悠然、飞行时的翩然,让人觉得它是那样韵味无穷!
7.可是,仍有人觉得它美中不足!请自由读读第9自然段,你想说些什么?
(1)自由朗读体会。
(2)指名汇报。
理解:白鹭本身不就是一首很优美的歌吗?
8.总结升华。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体会。
设计意图:
通过读课文并给画面起名字,感悟白鹭的韵味美。
三、拓展阅读,赏析名段。
过渡:不管是清晨还是黄昏,不管是觅食、栖息还是飞行,白鹭总能给人以美的享受。即使它不会唱歌,但它那么美,本身就是一首无声的歌,怪不得郭沫若先生喜欢白鹭,要用诗一般的语言来赞美它。作家郑振铎也曾这样赞美过鸬鹚。
1.出示课外阅读片段,指名朗读。
岸上炊烟四起,袅袅地升上天空。渔人不再赶鸬鹚下水了,让它们停在船舷上。他从舱里拣些小鱼,一条条抛给鸬鹚吃。鸬鹚张开长长的嘴巴,接住抛来的鱼,一口吞了下去。
鸬鹚吃饱了,又像士兵似的,整齐地站在船舷上。渔人就荡起浆,划着小船回去了。
天色逐渐暗下去,湖面恢复了平静,只留下一条闪闪的水痕。 ——郑振铎《鸬鹚》
2.阅读与交流。
(1)这个片段主要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你能为它起一个名字吗?(鸬鹚吃食图)
(2)从哪里可以感受到渔人对鸬鹚的关爱?(渔人并不让鸬鹚过度劳作,在捕鱼结束之后,不忘把鱼抛给它们吃。)
(3)文中把鸬鹚比喻成什么?这样的比喻给了你怎样的感受?(比喻成士兵,让人感受到鸬鹚训练有素、兢兢业业。)
(4)从这个片段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渔人怎样的心情?(满载而归的喜悦)
四、读写结合,学有所获。
过渡: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欣赏了白鹭如诗一般的美,同时也领略了作家文笔的魅力。你是不是也想为白鹭唱一首赞歌呢?赶紧拿起笔来写一写吧!
1.教师出示“小练笔”,学生练习写话。
小练笔:写一首赞美白鹭的诗。
2.教师指导写法,学生进行小练笔。
预设:(1)语言生动、优美;(2)突出白鹭如诗一般美的特点;(3)巧用修辞;(4)语言要有画面感,能引起人们的联想;(5)表达出赞美、喜爱之情。
3.小组展示交流,集体评议。
示例:
白 鹭
是谁,
在茫茫烟海中,
透出那线条般的轮廓,
轻轻地迈着优雅的步子。
又是谁,
当最后一抹夕阳洒向大地时,
在那水田里觅食,
在那小溪中嬉戏。
是那轻巧高雅的白鹭,
它虽然没有孔雀般迷人的羽毛,
也没有黄鹂般动人的歌喉,
但它那高雅脱俗,
给人以诗意的享受。
五、课堂小结。
1.白鹭是美的精灵。提问:你们愿意拿起笔,写几句话来赞美白鹭吗?
2.引导学生思考:白鹭是一首诗,生活中还有什么也是一首诗?让学生说一说,引出罗丹的一句名言——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设计意图:
写几句话赞美白鹭,并让学生交流、评议,培养学生的写话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最后用罗丹的一句话作结。
六、背诵积累,作业设计。
1.背诵课文,抄写自己喜欢的段落。
2.搜集、积累描写鸟儿的古诗词。
3.完成本课对应的训练。
【板书设计】
2 落 花 生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亩、吩”等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便”,会写“亩、播”等9个字,会写“播种、浇水”等7个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过程与方法:
1.理解含义深刻的语句,初步了解作者借助落花生说明的做人的道理。
2.仿照课文的写法,写由某一种事物想到的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落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由表及里地了解花生的可贵之处,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含义,从中体会做人的道理。
2.分清文章的主次,学习详略得当的写法。
【教学难点】
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学习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做人的道理的写法,试着选择一种事物写一写。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词。
2.读通读懂课文,分清课文的主次,整体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板书课题。
1.出示课件(猜谜语): 根根胡须入泥沙,自造房屋自安家。地上开花不结果, 地下结果不开花。【打一植物:花生】(板书课题:2 落花生)
2.出示课件:简介花生,了解花生叫“落花生”的原因。
(1)“落花生”名字的由来:陆地上的植物,几乎都在地上开花,地上结果,唯独花生是在地上开花地下结果,所以人们叫它“落花生”。
(2)出示课件:动画展示落花生的生长过程。
3.出示课件,简介作者: 许地山(1893—1941),现代小说家、散文家。笔名落华生。(出示资料袋)
设计意图:
兴趣是求知的动力,引用谜语,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整体感知,分清主次。
1.出示课件:检查学生生字词的自学情况。
半亩 播种 浇水 吩咐 茅亭 榨油 爱慕
矮小 体面 深夜
2.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题目写了哪些内容?(生自由朗读)
生:我觉得课文围绕题目写了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四部分内容。(师板书)
3.出示课件:课文的主要内容。
课文着重讲了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情况,通过谈论花生的好处,借物喻人,揭示了学习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的主旨。
设计意图:
让学生通过自学,扫清字词障碍,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这是阅读教学的基本要求,也是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的前提。
三、了解文章围绕花生写的几件事。
1.种花生。找出文中描写种花生的句子。(我们姐弟几个都很高兴,买种,翻地,播种,浇水)
2.收花生:没过几个月,居然收获了。(用“居然”造句)
a:“居然”是什么意思?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表示出乎意料,能表现出“我们”内心的惊喜。)
b:谁能用这个词造句?
生:这么重的担子,他居然挑着走了几百米。
3.尝花生:花生做的食品都吃完了。
4.议花生。
这几部分中哪部分是详写的?哪部分是略写的?(详写的是议花生。其余三部分略写)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概括能力。
四、总结。
作者为什么要把议花生详细写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落花生的特点,体会父亲说的话,从中学习做人的道理。
2.学习作者借花生抒发情感的方法。
3.能仿照课文的写法,写由某一种事物想到的人。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课文围绕花生写了哪几部分内容,重点写了哪部分内容。
设计意图:
复习上节课的内容,使学生很快进入文本。
二、重点研读,深入探究(议花生)。
默读第3—15自然段,让我们看看这一家人是怎样过花生收获节的,是怎么议论花生的。
(一)出示课件,学生根据自学提示自学。
自学提示:
1.“我们”姐弟怎样评论花生?父亲几次评论?几次的议论有什么不同?
2.父亲拿什么与花生进行对比?
3.填表。
花生 | 桃子、石榴、苹果 | |
位置 | ||
外表 | ||
印象 |
4.父亲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二)学生汇报
1.“赞花生”(板书:第一次评论)
(1)分角色朗读第4—11自然段。
分别请四位学生读哥哥、姐姐、爸爸和“我”说的话,其他人读旁白。
(2)讨论交流,学生汇报父亲第一次议论并填表。
花生 | 桃子、石榴、苹果 | |
位置 | 埋在地里 | 高高地挂在枝上 |
外表 | 矮矮地长 | 鲜红嫩绿 |
印象 | 挖起来才知道 | 一见就生爱慕之心 |
通过比较,学生感受到了它们的不同之处,知道花生的可贵之处:朴实无华、默默无闻、不计较名利。(板书:可贵之处)
2.“学花生”(板书:第二次评论)
(1)默读第12—15自然段。
①师:桃子、石榴、苹果鲜红嫩绿,惹人喜爱,而花生却将成熟的果实埋进泥土,等待人们来挖掘。由此,你体会到花生怎样的精神?
预设:我体会到花生默默奉献、不求名利、朴实无华的精神。
②师:父亲借花生来教育孩子们做怎样的人?
预设:父亲借花生教育孩子们做有用的人,做一个不求名利、默默奉献的人。
③师:作者是否理解了父亲的话?你是从哪里看出的?读有关的句子。
花生做的食品都吃完了,父亲的话却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上。
“印”字说明“我”对父亲的话印象深刻。
抓住花生的可贵品质,体会父亲教育“我们”的目的——要做有用的人。(板书:目的)
三、总结写法,课外拓展。
1.感悟写法——借物喻人。
(1)师:文章题目是“落花生”,其实是在写人,我们把这种写法叫借物喻人(板书)。
(2)出示课件:
我们的周围也有许多像花生一样的人和事,让我们懂得要做有用的人的深刻道理。你能举例子说一说吗?注意用到所学写法。(如:貌不惊人的铅笔、橡皮;默默无闻的环卫工人、邮递员……)然后结合课后的“小练笔”写一写。
①直抒胸怀。赞美你, 。(赞美周围像花生那样默默无闻作贡献的人)
②借物喻人。 颂(如: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蜡烛;不畏严寒的青松;默默无闻的小草)
设计意图:
了解借物喻人的写法,并拓展练习,使学生很快学会这种写法,能学以致用。
2.师:许地山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长大后他埋头苦干,默默奉献,成为著名的学者和作家。他的笔名是“落华生”。他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我要像花生一样,踏踏实实地做一个淳朴的人,有用的人,我要为中华而生,为中华而贡献。
四、扩展阅读,赏析名段。
这篇课文借花生告诉了我们一个有关做人的深刻道理。我们的周围也有很多能给我们以启迪,让我们懂得做人的道理的事物,如燃烧自己、照亮他人的蜡烛;亭亭玉立、香远溢清的荷花;傲霜斗雪、清香怡人的蜡梅等。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作家袁鹰笔下的白杨。
1.教师出示课外阅读片段,指名朗读。
小小的争论打断了爸爸的思路,他微笑着,慢慢地抚摸着孩子们的头,说:“这不是伞,是白杨树。”
哥哥还不满足:“为什么它这么直,长得这么大?”
爸爸的微笑消失了,脸色变得严肃起来。他想了一会儿,对儿子和小女儿说:“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而这,孩子们现在还不能理解。
他们只知道爸爸在新疆工作,妈妈也在新疆工作。他们只知道爸爸这回到奶奶家来,接他们到新疆去念小学,将来再念中学。他们只知道新疆是个很远很远的地方,要坐几天火车,还要坐几天汽车。
现在呢,孩子们多了一点知识。在通向新疆的路上,有许许多多白杨树。这儿需要它们,它们就在这儿生根了。
爸爸搂着孩子,望着窗外闪过去的白杨树,又陷入沉思。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那是因为他看见火车前进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
——袁鹰《白杨》
2.阅读与交流。
(1)从爸爸介绍白杨的话里可以看出白杨树有哪些特点?从哪些地方可以体会到爸爸“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从爸爸介绍白杨的话里可以看出白杨树不择环境,适应性强;不惧灾害,生命力顽强;高大挺秀。从爸爸的语言和表情变化中可以体会到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微笑着听兄妹俩争论;回答儿子的问题时,脸变得严肃起来;看到小树成长起来,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
(2)选文运用了什么写法?有什么好处?
(运用了借物喻人的写法,借赞美白杨赞美了边疆建设者服从安排,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奉献精神。)
(3)“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这句话有怎样的深刻含义?
(作者用小白杨的茁壮成长来暗示在父母的影响下,孩子们一定能够像白杨那样扎根边疆、建设边疆,成为建设边疆的栋梁之材。)
(4)读了选文后你有何感想?
(提示:学生围绕“默默奉献”来谈即可。)
五、读写结合,学有所获。
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了做人的道理,那就是“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我们的身边就有许许多多平凡的受人们尊敬的人,他们的哪些品质让你感动呢?一起来写一写吧!
1.课件出示“小练笔”,教师点拨写法,学生练习写话。
小练笔:生活中有很多平凡的人,他们像花生那样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的一切,用一段话写写你身边这样的人。
提示:身边的哪些人“只管耕耘,不问收获”?他们的品质是不是让你大为钦佩乃至赞叹?只要是像花生那样在默默作贡献的人都可以作为赞美的对象。
2.学生交流课文中运用的“借物喻人”的写法,并运用到“小练笔”中。
提示:借物喻人就是借某一事物的特点来描写人的一种品格。正确运用借物喻人的方法可以使文章的立意更深远,表情达意更含蓄,更能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3.学生选定对象,完成小练笔。
4.小组交流,集体评议。
写话示例:
课堂上,粉笔用它那洁白无瑕的身躯伴着“吱吱”的声音在黑板上刻画出了一行行俊俏娟秀的字迹。它的身躯渐渐缩短,直至化为粉末,可是它从来不怕,仍然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地工作着。老师就像粉笔一样朴实,像粉笔一样辛劳,像粉笔一样无私。多少个周末,老师在办公室里批改学生的作业;多少个夜晚,老师在灯下备课。我们作业本上的一个个红勾、一条条批语,花费了老师的多少时间;我们学习上的一次次进步、一点点成绩,凝聚了老师多少心血。
六、总结全文,深化主题。
1.师:学了这篇课文,你想说点儿什么?把你的想法写下来,在小组内交流。
预设: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2.师总结:文中父亲并没有否定桃子、石榴、苹果。在现在的社会,既需要像落花生那样默默奉献的人,也需要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敢于展示自己才华的人。最重要的是要做有用的人。
设计意图:
教育学生知道社会中需要各种各样的人,让学生正确地看待桃子、石榴、苹果和落花生。
七、布置作业。
出示课件:小练笔。
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了做人的道理,你从身边的事物中领悟到了什么?试着选择一种事物仿照本文的写法,写一写。
【板书设计】
3 桂 花 雨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箩、杭”2个生字,会写“懂、兰”等10个字,会写“桂花、懂得”等4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说出桂花给“我”带来的回忆。
3.借助文中语句及相关资料,体会作者借桂花表达的感情。
过程与方法:
1.抓住重点词语,理解文本内涵。
2.借助情境对话,想象摇花的快乐。
3.借助文中语句及相关资料,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作者喜欢桂花、摇桂花的乐趣和思念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能够边读边想象课文描述的情景,边读边体会作者通过具体事物(桂花)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体会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词。
2.初步感知课文,能说出桂花给“我”带来的回忆。
3.初步感知桂花的香气迷人。
【教学过程】
一、了解桂花,导出课题,简介作者。
1.出示课件图片:同学们,这是什么花?——桂花。(师板书:桂花)
课前同学们已经了解过桂花,现在谁来向大家介绍一下。
2.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就是——《桂花雨》。(板书:桂花雨 齐读课题)
大家已经预习过课文,谁来说说文中的“桂花雨”指的是什么?(“桂花雨”指好多桂花落下来,就像下雨一样。)
3.出示课件,简介作者: 同学们,有这样一位作家,名叫琦君,她是浙江温州人,12岁随父亲去了杭州,32岁去了台湾,后又移居美国,她一生漂泊,84岁才回到故乡温州。就是这样一位八十多岁的老人,久久难忘家乡的桂花,久久难忘童年生活——生齐读课题《桂花雨》。
4.师:今天,我们要一起走进琦君的童年,去感受她经历的奇妙的桂花雨。
设计意图:
由题目导入课文,并及时补充资料,使学生们感受到作者对桂花的那种特殊感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伙伴之间互相读课文,纠正字音。
3.全班交流: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再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出示课件:这篇课文先写了“我”(爱桂花),接着写了“我”(摇桂花),最后写“我”离开家乡后(思桂花)。(板书)
三、初步感知桂花的美好。
1.默读课文,看看桂花给作者带来了哪些美好的回忆。
2.教学预设:桂花香、摇花乐、花雨美、母亲对桂花的关注、桂花茶、桂花糕等。
四、初闻桂花香。
师:那是发生在金秋十月,桂花盛开的时候,满树的桂花金灿灿的。我们一起来读读下面这句话。
出示课件: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1.读完这句话,你感受到了什么?你是从哪些词语中感受到的?
2.通过个别读、齐读的形式初步感受花香。
3.理解“浸”的意思,品味“浸”字。(课文指桂花的香气浓郁,向四周弥漫,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像被泡在桂花的香气里似的。一个“浸”字,形象地写出了桂花的香气浓。)
4.如果你是琦君的邻居,你有什么感受?
教学预设如下,教师适时引导,如:
闻着花香,你想干什么?如果那时你在吃饭,你觉得——(我觉得桂花的香味真是迷人!桂花真香啊,我都想摘一些来泡茶。如果我在吃饭,我觉得饭也香了。我觉得人也香了。我觉得村里的人都分享到了琦君家桂花的香味。我想去摇桂花。)
5.再次齐读这句话。
设计意图:
浸在桂花香里,说明香味很浓,传播范围很广。学生通过理解词义、品味解读、想象感受、朗读体味的方法,仿佛身临其境一般,置身在沁人心脾的桂花香味中。
五、课堂小结。
桂花香飘十里,让作者在很多年后还是记忆犹新,但作者印象最深的是“摇花乐”,我们下节课再学习。
【板书设计】
3 桂 花 雨
爱桂花 摇桂花 思桂花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借助情境对话,想象摇花的快乐。
2.借助文中语句和资料,体会作者借桂花表达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回忆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想一想,桂花给作者带来了哪些美好回忆?
2.引出重点:
那么,在这么多的难忘中,哪个画面在琦君的脑海中是久久挥之不去的?
教学预设:摇桂花的情景。
二、体验“摇花乐”。(板书:摇桂花)
1.自学品读。
师:桂花盛开的时候,年少的琦君,站在桂花树底下,望着星星点点的桂花,她多么想快点儿摇桂花啊!让我们读读摇桂花的这一部分(请学生默读第5自然段),画出表现“我”迫不及待想要摇桂花的句子。(板书:迫不及待)
预设: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所以,“我”总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呢?”
2.师生演一演,情境对话,体会“我”当时的迫不及待,以及“我”渴望看到桂花雨的心情。
3.走进这场桂花雨,齐读下面这段话。
出示课件:
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哇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4.师生对话体验情感。
①师:摇哇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桂花像什么一样落下来?
教学预设:
生1:桂花像雪花一样从树上飘飘悠悠落了下来。
生2:桂花像春天的细雨密密地、绵绵不断地落下来。
生3:桂花仿佛是一个个金光闪闪的萤火虫,纷纷向我飞来。
生4:桂花像夏天的雷雨一串串地直落下来,顷刻间像给大地铺上了花地毯。
②师:纷纷扬扬的桂花落在了你的 ,落在了你的 ,落在了你的 ,你会有什么感受?
预设:
生1:桂花轻轻落在头发上,像母亲在亲切地抚摸着我。多幸福啊!
生2:桂花落在我的颈上,有一股痒痒的、酥酥的感觉。多舒服啊!
生3:桂花落满我的全身,我就像天宫里的花仙子,不禁有一种飘飘欲仙的感觉。
③师:此时此刻,如果是你,你会怎样喊?
出示课件:我( )地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生:快乐、激动,拍着手、又蹦又跳、手舞足蹈、陶醉……
5.齐读:“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哇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6.想象说话:天真烂漫的琦君,使劲地摇哇摇,桂花像雨一样落下来,她和小伙伴们蹦跳着,欢笑着……在我们面前展现的是多么美丽而又温馨的画面。同学们,简简单单的三个字,“摇哇摇”,摇出了什么?(板书:快乐)
7.出示课件:我们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哇摇,摇出了 。
教学预设:
生1:摇出了完整、新鲜的朵朵桂花。
生2:摇出了清香迷人的桂花雨。
生3:摇出了满头满身都是桂花香气的人们。
生4:摇出了一杯杯飘散桂花香气的清茶。
生5:摇出了一块块浸在桂花香中的糕饼。
生6:摇出了童年的欢乐和喜悦。
……
摇出了故乡的亲切与温馨;摇出了童年时代的乐趣;摇出了快乐的心情;摇出了童真;摇出了对桂花的喜爱……
设计意图:
“摇花乐”是课文的重点部分,也是孩子们最感兴趣的段落。教师采用读一读,看一看,想一想,演一演,说一说等方法使孩子们如身临其境,使孩子们读出情味,使孩子们心驰神往,使孩子们领会其精妙所在。
三、升华情感,品悟乡愁。(板书:思桂花)
1.体会桂花中蕴含的思乡之情。
出示句子:
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秋天,我常到那儿去赏桂花。回家时,总要捡一大袋桂花给母亲。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引导学生思考:满山的桂花,香飘十里,为什么母亲说“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2.读懂母亲的话,引发学生思考。
同学们,可就是这样一个赏桂胜地,母亲却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其实母亲也道出了文中“我”的心声,这家乡院子里的桂花,香的仅仅是桂花本身吗?这香里还蕴含着“我”和母亲许许多多的情感,请你说说香的还有什么?(快乐、乡情、记忆、思念等)(板书:思念)
出示课件:杭州的桂花再香,也比不过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师: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是母亲生活乃至生命的一部分,还有什么可以替代它呢?桂花是没有区别的,区别在于母亲不是用嗅觉区分桂花,而是用情感在体味。一亲一疏,感觉自然就泾渭分明了。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家乡在母亲心中的分量。
3.写话练习。多少年来,琦君漂泊他乡,可家乡的桂花总是让她魂牵梦萦,难以忘怀。又是一个中秋节的夜晚,皓月当空,琦君又想起了什么?请拿起你手中的笔写下来。
出示课件:
又是一个中秋节的夜晚,皓月当空,琦君 。
师小结:桂花的香,摇花的乐,花雨的美,对童年的怀念,其实也都是源自“我”对故乡的思念。
设计意图:
抓住母亲说的话,体会桂花香的丰富内涵,感受作者的思乡之情,并通过写话练习把情感推向高潮。
四、阅读链接,升华情感。
1.出示课件:
(音乐响起,师深情诉说)①正如作者琦君在另一部作品《留予他年说梦痕》中所说:
每回我写到我的父母家人或师友,我都禁不住热泪盈眶。我忘不了他们对我的关爱,我也珍惜自己对他们的这一份情。像树木花草似的,谁能没有根呢?
出示课件:
②正如《家乡味》中说的:
恋乡的人,终于忍不住喊出:“故乡,我们哪一天回去?家乡味,我们哪一天能再尝呢?”
2.师:的确,正是因为对根的追寻,84岁那年,琦君又回到了故乡。看到故乡的一草一木,她不禁泪水涟涟。其实琦君从来没有真正离开过故乡,因为故乡就在她的心里。
设计意图:
最后适时地补充作者写的直抒胸臆的思乡语段,在浓浓的思乡情中结束这堂课的教学。
五、读写结合,学有所获。
过渡:感谢琦君,感谢桂花,她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童年的美妙,故土的美丽,以及人生的美好。那场美丽幽雅、清香四溢的桂花雨也永远留在了我们的记忆深处。的确,故乡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还有那可亲可敬的乡亲们都在我们心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故乡,承载着你怎样的情感呢?请用一段话写一写吧。
1.出示“小练笔”,教师点拨写法,学生练习写话。
小练笔:月是故乡明。
提示:无论是赞美家乡的景物,还是思念故乡的亲人,抑或是感叹故乡日新月异的变化,都要写出自己的独特感受,这样才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2.学生自主写话,在小组内交流,评选优秀语段在班级展示。
3.指名读作品,集体评改。
片段示例:
我一直记着,我的故乡开满了茶花、油菜花和鸡冠花,花开的甜味比过了外婆炸的薯干,好甜好甜啊!
我一直记着,我的故乡长满了梧桐树、栗树和银杏树,花开的香味赛过了姑姑做的红薯饭,好香好香啊!
我一直记着,故乡的每个人都是热诚的,性子直、脾气躁,火辣辣的性格就成了叔公做的酸辣片儿,好辣好辣啊!
评议要点:①描写是否有感染力;②情感是否真实;③语句是否通顺。
【板书设计】
4* 珍 珠 鸟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蔓、幽”等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待”。
2.能借助关键语句,体会作者和珍珠鸟之间的情意。
3.能梳理珍珠鸟与作者之间情感变化的线索。
过程与方法:
1.自主阅读与交流感悟相结合,联系生活经验,发表自己的见解。
2.联系上下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
3.抓住作者赢得珍珠鸟信赖的原因,感受作者与珍珠鸟和谐相处的美好境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与珍珠鸟之间亲近、温馨的情感,领悟人与动物、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充满爱和信赖的理想境界。
【教学重难点】
1.把握主要内容,梳理珍珠鸟与作者之间情感变化的线索。
2.能借助关键语句,体会作者和珍珠鸟之间的情意。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鸟语倾听,诗歌引读。
1.鸟语倾听。
出示音频课件:学生欣赏一段鸟儿清脆悠扬的鸣叫声。
2.诗歌引读:同学们,你们喜欢鸟儿吗?林间欢飞的鸟儿是大自然的宠儿,也是人类的亲密朋友,今天,我们来学习与鸟有关的文章——《珍珠鸟》(板书课题:4 珍珠鸟)
3.这篇课文的作者是当代作家冯骥才,他养过一对珍珠鸟。它们给他的生活带来了怎样的乐趣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本篇课文。
二、初读课文,直击信赖。
1.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
出示课件:
垂蔓màn 深幽yōu 熟悉xī 雏chú儿 哟yō
柜guì顶 享xiǎ受 陪péi伴 趴pā着 眼睑jiǎn 眸móu子
2.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读后指名交流。
3.结合课文中的语句,简单了解珍珠鸟是一种怎样的鸟。
外形:红嘴红脚,灰蓝色的毛,背后是珍珠似的圆圆的白点。
个性:胆小,怕人。
4.作者和珍珠鸟交往的经历带给你什么启发?
出示课件: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设计意图: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对于文章大意要求学生粗知即可。学生读文、交流的过程,就是对全文内容的总结梳理。
三、品悟“我”的表现。
1.出示课件:
自学提示(一):
(1)这种怕人的鸟,怎么会变得不怕人了呢?
(2)默读课文,画出相关的内容体会。
2.学生交流表现“我”精心呵护照料珍珠鸟的语句。
出示课件:
(1)悉心照料:
我把鸟笼挂在窗前。那儿还有一大盆异常茂盛的法国吊兰。我便用吊兰长长的、串生着小绿叶的垂蔓蒙盖在鸟笼上。它们就像躲进深幽的丛林一样安全。
(2)尊重:
我很少扒开垂蔓瞧它们,它们便渐渐敢伸出小脑袋瞅瞅我。
我呢,决不掀开叶片往里看,连添食加水时也不睁大好奇的眼睛去惊动它们。
(3)宽容:
我不管它。
我只是微微一笑,依旧写东西。
我不动声色地写,默默享受着这小家伙亲近的情意。
(4)关爱:
我手中的笔不觉停了,生怕惊跑它。
我轻轻抬一抬肩。
从作者的这些行为上,你读懂了什么?对“信赖”有了什么新的感受?
3.回顾全文,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和同学交流蕴含着作者爱鸟情感的语句。
四、雏鸟对作者的信赖。
1.出示课件:
自学提示(二):
(1)作者这样关爱鸟儿,鸟儿有什么反应呢?
(2)小珍珠鸟与“我”的关系有了怎样的变化?
2.学生交流反馈。
(1)活动范围的变化:笼子四周——屋里——桌子上——肩上
(2)心理的变化:胆小——渐渐胆大——亲近——完全信赖(板书)
设计意图:
简单地感悟鸟信赖人的心理,为后面理解“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句话的拓展延伸做准备。
3.课文中的小鸟是一只怎样的小鸟?
预设:淘气、可爱、活泼
4.出示课件:
自学提示(三):
课文中有很多地方写出了小珍珠鸟的可爱,找出这样的语句,体会“我”和小珍珠鸟之间的情意。
预设:抓住“忽然有一个更小的脑袋从叶间探出来”“起先,这小家伙……”等句子体会小珍珠鸟的可爱。
设计意图:
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5.出示课件:
想象说话:这个可爱的小家伙,从一开始怕人,到最后完全信赖人,还把“我”的肩头当作 。
(它舒适又温暖的巢;它软软的小床;温暖的港湾……)
五、课堂回顾,交流收获。
1.教师总结本课的教学内容,点评学生的课堂表现。
过渡:多么温馨的一幕!胆小、怕人的珍珠鸟竟趴在作者的肩头酣睡!正是作者细心的呵护与关怀,才使得小鸟和人之间亲近了许多,甚至成了可彼此信任的朋友。可见,无论人与鸟之间,还是人与人之间,都需要和谐、平等,需要真诚和信赖。信赖,是创造一切美好的基础。(板书:和谐、平等 信赖)
小结:同学们,在这节课上,我们学习了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具体分析了课文内容,了解了珍珠鸟与作者由疏远到亲近的变化过程,明白了信赖的作用,激发了我们热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
2.学生自主交流学习生字、理解课文的方法。
六、总结升华,体会信赖的含义。
1.望着这和谐的画面,感受着鸟儿亲近的情意,作者不由得从心底流出这样的感慨。
出示课件:“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联系课文内容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种境界不仅存在于人与动物之间,更存在于人与人之间。在生活中,你有过这样的体验吗?学生交流。
3.总结升华:信赖,就是尊重、理解、宽容。只要心中有爱,我们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都会感受到人与动物之间、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这种和谐美好的境界。世界万物共生长,应以诚相待。
设计意图:
这一环节中,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体会了重点句子的含义,进一步体会了珍珠鸟在“我”细心的照料下,由怕人到与人亲近的变化过程,理解了“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深刻含义,并由此拓展到生活,延伸到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都可以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板书设计】
4* 珍 珠 鸟
胆小 →渐渐胆大→亲近→完全信赖
↓
和谐、平等
↓
信赖
口语交际:制定班级公约
【教学目标】
1.学会合理控制发言时间。
2.能尊重不同见解,梳理、总结大家的意见,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班级公约。
【教学重难点】
1.能说出制定班级公约的方法,清楚、准确地表达自己的看法。
2.了解制定班级公约的重要性,养成自觉遵守班级公约的习惯。
【教学准备】
教师:
1.多媒体课件。
2.提前搜集关于班级内学生不守规则的图片、视频等,为上课做好准备。
学生:
1.准备与制定班级公约相关的图片、文字等资料。
2.提前准备好发言稿,可以先读给爸爸妈妈听,听听他们的意见。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看一看,激发兴趣。
1.教师展示关于班级内一些不守规则的图片、视频等,并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在班级内遇到的类似问题。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班级公约是同学们共同制定、认可的规则。制定班级公约可以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建设团结友爱的班集体。而文明和谐、团结友爱的班集体还是我们共同追求和向往的。但现实是,我们的身边总有一些不守规则的现象,请大家看看老师出示的这些图片和视频,你们联想到了什么呢?
2.指名说说看完这些图片、视频后的感受。
示例:
生1:看完这些图片,我很震惊,没想到不守规则对班集体的影响如此之大。
生2:我觉得制定班级公约刻不容缓,这样可以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有助于建设团结友爱的班集体。
3.教师总结学生的发言,激发学生制定班级公约的兴趣。
班级是我们温暖的家,生活在这个大家庭中多快乐啊!我们每个人都是集体的一员,集体的目标靠我们共同来完成,集体的荣誉靠我们共同维护。为了让我们的班集体更加和谐美好,我们一起来制定班级公约吧。(板书:口语交际:制定班级公约)
二、读一读,领会要点。
1.读一读教材中的说明性文字,为学生提供探究思路。
教材中的几段文字告诉我们班级公约的定义、作用,以及制定班级公约的步骤,并呼吁大家要积极遵守制定好的班级公约。请同学们仔细地读一读,圈画出重点内容,然后与同桌交流自己的收获。(板书:目标→分组讨论→表决)
2.同桌之间自由谈收获,教师出示问题引导学生交流。
教师出示问题:
(1)为什么要制定班级公约?
(2)制定班级公约应从哪几个方面入手?
(3)制定班级公约的步骤是怎样的?
(4)班级公约形成后,该如何落实?
3.学生汇报交流结果,教师适时点拨。
通过刚才的交流发言,同学们基本解决了老师提出的问题,现在我们就开始制定班级公约。首先请大家踊跃提出班级建设的目标。
4.指名说说班级建设的目标。
示例:
生1:我觉得在学习方面,我们在课前要认真预习;上课时要认真思考,积极回答问题;课后要认真完成作业,不拖拉,不抄袭。
生2:我觉得在纪律方面,在教室里我们不能大声喧哗,上课期间不能交头接耳,按照学校的作息时间吃饭、休息。
生3:我觉得在卫生方面,我们不能随手扔垃圾,不随地吐痰,讲究个人卫生,保持衣帽整洁。
生4:我认为我们应该关心集体,爱护公物,不在教室里乱刻乱画、乱摔乱打,不随意粘贴物品,挪动桌椅要小心。
5.教师进行总结。
同学们充分认识到了制定班级公约的重要性,并能将之细化,还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了切实可行的目标。接下来,我们就要进行分组讨论,就制定班级公约形成小组意见。
三、说一说,分享观点。
1.学生分组交流,教师巡视检查学生的交流情况,并适时点拨、指导。
2.汇报展示,集体互动。
(1)指名交流自己身边存在的不遵守班级公约的现象。(具体表现是什么?)
(2)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处理这种现象的方法。(需要做哪些工作?做了之后会有什么效果?)
(3)引导其他同学对发言提出意见。(同学的发言中有哪些值得注意的地方?是否存在不合理之处?)
(4)教师适时点拨、总结,及时给予肯定、鼓励,指出不足之处。
交流示例:
生1:我们班有的同学不能自觉维护环境卫生,我们得制定一些规则才好。
师:你能具体说说吗?
生1:在上星期大扫除时,有位同学把擦玻璃后的脏水随意往外泼,结果脏水流到五(2)班包干区了,那位同学却说那不是我们班的包干区,没事。后来,我们班的“卫生班集体”流动红旗被学校摘下了。
师:你真实地讲述了自己遇到的问题,这个问题值得大家深思。
生2:我也遇到过类似的情况。早上,教室里打扫得干干净净,可一到下午,地上总有一些纸屑。虽然是少数人丢的,但影响了整个环境的卫生。大家打扫得很辛苦,可是有的人就是不知道爱惜他人的劳动成果。
师:听了你的讲述,我觉得制定班级公约刻不容缓。那么,该如何制定班级公约呢?
生3:关于制定班级公约,我有一个小建议,教室里的卫生要有标准,如窗明几净、桌椅整齐、地面清洁、黑板干净……
师:你提出的建议很好,其他同学还有补充吗?
生4:我认为教室里的卫生重在保持,要鼓励大家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
……
师:大家提出的建议很好,也很全面。不过班级公约还需要大家共同遵守,这样才能有效果。
四、比一比,展示才能。
1.推选学生代表宣读各小组制定的班级公约。
示例:我们小组制定的班级公约如下。
学习方面:
(1)上课认真听讲,积极思考问题,积极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2)课后认真完成作业,不拖拉,不抄袭,保证字迹清晰,页面干净整齐。
(3)自习课上班干部要组织同学们主动学习。
(4)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
(5)善于观察,从生活、社会中积累知识。
卫生方面:
(1)保持教室、清洁区干净整洁,做到及时打扫、清理。
(2)要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不随手扔垃圾,不随地吐痰。
(3)不在校内吃零食,不喝生水。
(4)讲究个人卫生,保持衣帽整洁,做到勤洗澡、勤换洗衣服。
礼仪方面:
(1)尊敬师长,见到老师要鞠躬问好。
(2)与同学和睦相处,不给同学起绰号,不侮辱、不嘲笑同学。
(3)积极帮助需要帮助的老人、小孩。
方法点拨:
(1)言之有“礼”,课堂发言要采用文明得体的用语,有不同的意见时要先举手再发言,不打断他人的发言。
(2)言之有“物”,即有具体的内容,不讲空话、套话或含糊不清的话。
(3)言之有“序”,即按一定的顺序说,注意内在的联系,力求意明句畅。
(4)言之有“节”,即发言要简洁明了,不拖泥带水。
2.师生共同评议,提出修改意见。
评议要点:条理是否清楚;内容是否具体。
五、做一做,张贴展示。
1.教师展示各个小组制定的班级公约。
2.组织学生选定内容逐条表决,形成班级公约。
3.将班级公约张贴在合适的位置。
班级公约十条
1.进校:穿戴整洁重仪表,危险物品莫带来;见到师生打招呼,相互问候有礼貌。
2.集队:出操集队快静齐,升旗仪式要庄重;听好看好用心记,行为规范要遵守。
3.锻炼:两课两操要参加,动作规范做好操;持之以恒是关键,体魄健壮素质好。
4.学习:上课专心勤思考,作业工整按时交;各种课程都重要,学会学习讲方法。
5.课间:课间休息不打闹,文明整洁要做到;上下楼梯有秩序,课间安全最重要。
6.安全:生命宝贵要珍惜,防火防电防跌伤;安全法规要记牢,出现事故莫慌张。
7.公物:公共财产要爱护,如有损坏要赔偿;校园花草勤护理,学校建设靠大家。
8.生活:勤俭节约不挑吃,文明进餐讲卫生;按时作息精神好,预防疾病身体棒。
9.离校:值日卫生勤打扫,离校熄灯关门窗;高高兴兴上学来,平平安安回家去。
10.目标:班级公约大家定,行为习惯常对照;同学之间常勉励,遵纪守法班风好。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明白了班级公约的重要性,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提出了班级建设的目标,并经过表决形成了“班级公约十条”。希望大家自觉遵守班级公约,为建设团结友爱的班集体而共同努力!
【板书设计】
口语交际:制定班级公约
目标→分组讨论→表决
习作:我的心爱之物
【教学目标】
1.能把自己心爱之物的样子、来历写清楚,表达自己的喜爱之情。
2.乐于分享习作。
【教学重难点】
1.培养细致观察的能力,写清楚心爱之物的样子。
2.运用学过的写作方法写出心爱之物的特征,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教学准备】
教师:
1.多媒体课件。
2.让学生在课前回想自己的心爱之物,确定自己要写的对象。
学生:
1.准备自己心爱之物的图片。
2.回想自己的心爱之物,简单记录其特点。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引出主题。
1.教师展示一些物品,激发学生回想自己心爱之物的兴趣。
同学们,看着这些图片上或可爱、或有趣、或奇特的物品,你们是不是情不自禁地产生了喜爱的感觉呢?你们是否也拥有类似的物品?它们是不是你的心爱之物呢?
2.指名说说欣赏完这些图片后的感受。
这些物品有何特征?它们让你联想到了什么?你有怎样的感受?
3.教师结合本单元课文,引出本次习作内容。
师: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心爱之物,像琦君笔下故乡的桂花、冯骥才眼中可爱的珍珠鸟。你的心爱之物又是什么呢?它有哪些吸引人的地方?你对它产生了怎样的感情呢?本次习作我们要写一件自己的心爱之物。
二、明确要求,交流展示。
1.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的文字,欣赏教材给出的图片,明确本次习作要求。
思考:
(1)本次习作的内容是什么?(明确:写自己的心爱之物。)
(2)教材给出的四幅图分别展示的是什么物品?(明确:第一幅——自己最爱的玩具小熊;第二幅——爸爸奖励的一双旱冰鞋;第三幅——自己养了三年的绿毛龟;第四幅——好朋友转学时送的风铃。)
(3)本次习作的要点是什么?(明确:写出自己心爱之物的特别之处,写清楚钟爱它的理由。)
2.学生自由分组,交流讨论本次习作可采用的写法。
(1)抓住特征来写,突出心爱之物的独特之处。
(2)按照一定的顺序来写,写清楚心爱之物的构造。
(3)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使描写更生动。
(4)表达喜爱之情,让人受到感染。
3.以教材提供的事物为例,引导学生明确写作重点,指导学生写片段。
(1)写玩具熊,可以描写玩具熊的样子、来历,它给“我”带来的快乐,“我”对它的深厚感情等。
(2)写旱冰鞋,可以从爸爸奖励“我”旱冰鞋的原因,旱冰鞋的外形、构造,“我”得到旱冰鞋后度过的欢乐时光等方面描写。
(3)写绿毛龟,可以介绍它的外形、习性、成长过程,通过具体的事件表现“我”和绿毛龟之间的深厚感情。
(4)写风铃,可以先简单交代“我”与好朋友之间的深厚感情,以及好朋友送“我”风铃的原因;然后介绍风铃的外形和构造;最后抒发自己睹物思人的情感。
4.指名朗读,教师给予点评、指导。
出示课件:
片段一:
我有一个人见人爱的毛绒玩具小熊,这个小熊是姥姥送给我的生日礼物。它圆圆的头上有双半圆形的耳朵,好像在听我弹琵琶呢!耳朵的下面长着一双黑溜溜的大眼睛,像明亮的黑珍珠。眼睛下面有一个三角形的鼻子,像钻石般闪亮,真漂亮啊!小熊有一个三瓣嘴,紧紧地闭着,好像不想打扰我的学习。它长得胖嘟嘟的,穿着一件棕黄色的衣服,显得非常可爱。小熊的四肢又粗又健壮,它稳稳地坐在我干净的桌子上,张开双臂,好像要紧紧地拥抱我。
片段二:
我有一双旱冰鞋,它漂亮极了,只要我一穿上它走进广场,人们就会投来羡慕的目光。这双旱冰鞋是一次我的成绩进步很大时爸爸奖励我的礼物。初次见到它,我就被它深深地吸引住了。看,它的构造多精致啊!它有四个轮子,前面两个,后面两个,最前面还能刹车。每当穿上它出去玩时,我都有一种愉快的感觉。
片段三:
绿毛龟身体呈椭圆形,背上长满了绿色的毛。当它静静地卧在水里时,一眼望去,就像一座绿色的小岛。绿毛龟的四肢上长着几个尖利的爪子,吃大的肉块时,这些爪子能帮助它撕开肉块。游动时,那条短小的尾巴能帮助它掌握方向。绿毛龟真是太可爱了!我每天都去看它,还给它拿点儿食物。我还记得第一次拿肉给它吃的时候,它还以为有危险,立刻把尾巴、脚、头都缩进壳里了。我想:它是不是不爱吃大块的,而是喜欢吃小块的呢。我把肉撕成小块来喂它,一看见小块的肉,它把头、脚伸出来,一口把肉吞了下去。看着它美滋滋地吃东西的样子,我高兴极了。
片段四:
“丁零零……”窗棂上的小风铃在风的逗引下欢快地舞动着,响声如此清脆、如此动听,像一曲悠扬的钢琴独奏。这个风铃造型独特,中心是一个小巧玲珑的黑色铜钟,钟里的小铁片是它发出声音的关键部件。小钟外面罩着一个蝈蝈儿笼子似的外壳。贯穿整个风铃的绳子系着两颗小珍珠,无比雅致。风一吹,风铃便奏出轻快的“丁零”声,悦耳极了。
点评要点:(1)是否描摹出画面上的内容;(2)是否描绘出这件物品的特征;(3)描写是否生动,能否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4)叙述是否有条理;(5)是否表达出了喜爱之情。
5.教师总结归纳。
同学们经过讨论掌握了本次习作的要领,在片段写作中也出色地展现了自己运用语言的功底。下面我们就运用已经掌握的方法来完成本次习作。
三、精选素材,完成初稿。
1.学生翻看自己搜集的图文资料,回想自己的心爱之物。教师巡视检查。
想必大家都有自己喜爱的东西吧。或是可爱的动物,或是美丽的植物,或是造型独特的工艺品,其中你最钟爱哪一个?请大家回想回想,并介绍给大家。
2.同桌之间相互交流,说一说自己的心爱之物的与众不同之处。
示例:
生1:我最心爱的东西是爸爸送给我的文具盒,我最喜欢它美丽的外形和奇特的构造。
生2:我有一个爱不释手的台灯,它不但造型独特,还陪伴我度过了无数的学习时光。
生3:我养了一只可爱的小狗,它不但是我的心爱之物,还是我的忠实好友。
3.教师引导学生根据交流内容写初稿。
4.教师巡视,注意对学生进行指导。
四、点评习作,修改誊写。
1.教师投影出示几篇习作,师生集体评改。
点评重点:(1)中心是否突出;(2)记叙是否有条理;(3)有哪些可供借鉴的地方。
2.师生点评完后,学生尝试自己修改习作。
修改重点:(1)删掉或精简与中心关系不大的内容;(2)改正不通顺的语句;(3)改正用错的字、词、标点符号等。
3.小组交流自己的习作,互相修改点评。
4.小组推选佳作进行朗读展示,教师点评。
范文一:
我的心爱之物
人人都有心爱之物,有的人的心爱之物是美味可口的菜肴,有的人的心爱之物是有趣的动物,有的人的心爱之物是小巧玲珑的工艺品……而我的心爱之物则是一个可爱的玩具小熊。①它长着一个圆圆的脑袋,两个半圆的耳朵,一双明亮的眼睛下有一个三角形的小鼻子。它的嘴巴呈弯曲状,似乎在对我咧嘴大笑呢!它的脖颈上系着一个漂亮的蝴蝶结,活像一位彬彬有礼的绅士。它还有两只小手和两只短脚,可爱极了!②
我给它取了一个活泼的名字:乐乐。
乐乐是我学习上的忠实好友。当我在学习上遇到难题,却又不想去请教同学和老师时,只要一看到乐乐鼓励的眼神,我的懒散顿时烟消云散。当我考试取得了好成绩,正在沾沾自喜时,乐乐像一位老师直直地立在那里,仿佛在说:“你要继续努力,千万不能骄傲。”当我因考试成绩不理想而气馁时,乐乐摇身一变,成了我的好伙伴,说道:“成绩并不能代表一切。它只能检测你一段时间的学习表现,看看你掌握的知识有多少。这次你考得不好,说明你知识掌握得还不牢固,你应该分析原因,不能因此失去信心。”③
乐乐在我的生活中更是不能缺少的。④有一次,妈妈和弟弟误会了我,我很不服,但又无可奈何。谁让他们是我最亲的人呢?此时我第一个想到的便是乐乐。我跑到卧室,把乐乐抱在怀里,眼泪不知不觉地流下来。待我气消了,再望一眼乐乐,它依旧面带微笑,似乎所有的委屈在它面前都不值一提。此时我想,我一定要向乐乐学习,以平和、乐观的心态去应对生活中的重重“危机”。啊,是乐乐给了我启发!⑤
乐乐,我想对你说:“谢谢你!”⑥
句段赏析:
①用排比句开头,巧妙地引出自己的心爱之物——一个可爱的玩具小熊。
②详细介绍了玩具小熊的样子,栩栩如生,让人印象深刻。
③具体介绍了乐乐对“我”学习上的帮助,这个玩具小熊不愧是小作者的忠实好友。
④过渡巧妙,衔接自然。
⑤列举具体的事例,详细地介绍了乐乐对“我”生活上的帮助。
⑥结尾表达了“我”对玩具小熊乐乐的感激之情,深化了主题。
总评:
小作者详细地向大家介绍了自己的心爱之物——玩具小熊“乐乐”,活灵活现地描绘了它的样子,并运用具体的事例展现了它对自己学习和生活上的帮助,表达了自己对它的感激之情。全文结构清晰,描写细腻,语言生动,感情真挚,是一篇比较优秀的状物作文。
范文二:
我的小闹钟
我的小房间里有许多别具一格的东西,有可爱的洋娃娃,有漂亮的玩具,有美丽的小花,有经典的童话书……还有一个大大的书柜,书柜的上面有一个精致的地球仪。可是这些东西我并不是很在乎,我只喜欢摆在床头的一个小闹钟。①
这个小闹钟十分可爱。②它的外形是一个机器猫,天蓝色的身子显得十分肥胖,一双白白的大眼睛下面长着一个红红的圆圆的大鼻子,一张弯弯的嘴巴总是冲着我笑。机器猫的肚子里是一个大表盘,12个彩色的数字均匀地刻在表盘上。表盘里住着四个兄弟,时针是老大,分针是老二,秒针是老三,定时针是老四。四个兄弟中,走得最快的是老三,只要它转动一圈,老二就动一下;等老二已经走了一圈了,老大才动一下。它们三兄弟就这样有规律地在表盘里相聚、分离,不知疲倦、日夜不停地在机器猫的肚子里转来转去。老四最小也最懒,只有你转动发条时,它才很不情愿地慢慢地挪动一下;如果你不拨动它,它就一动不动地坚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③
“懒虫起床,懒虫起床……”小闹钟又像往常一样催我起床了。我揉揉惺忪的睡眼,看了看表,才6点20分。我还想再睡一会儿,便把头蒙在被窝里,可当听到小闹钟那急促的“滴答滴答”的声音时,我想到了时间的重要性,便揉揉眼睛起床了。④
俗话说得好:“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小闹钟时时刻刻提醒我要珍惜时间,遵守作息制度,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它是我朝夕相处的知心朋友,陪伴我走过漫漫的成长之路。我喜欢你——小闹钟。⑤
句段赏析:
①开头运用对比的手法凸显“我”的心爱之物是床头的小闹钟。
②总起句,总领本段。“可爱”点明小闹钟的外形特点。
③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和形象化的语言生动地介绍了小闹钟的工作原理,让人一目了然。
④用具体的事例表明小闹钟对“我”的帮助,是它提醒我“我”要珍惜时间。
⑤点明小闹钟是“我”的心爱之物的原因,并表达了自己的喜爱之情。
总评:
本文用生动的语言详细地介绍了“我”的心爱之物——小闹钟的样子、工作原理,以及对“我”的帮助,表达了“我”对它的喜爱之情。文章脉络清晰,描写生动,让人印象深刻。
5.引导学生再次完善自己的习作,并誊写在作文本上。
五、课堂回顾,交流收获。
1.教师总结本课时内容,点评学生的课堂表现。
小结:写自己的心爱之物,就是要写出它的特点。教材给出了四幅图及写作方法,我们通过阅读赏析范文掌握了这次习作的要领。在老师的引导下,同学们积极思考,多方探讨,也都介绍了自己的心爱之物,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同学们要将这种细心观察、勤于思考的方法应用到平时的生活中,去发现更多的乐趣。
在这节课上,同学们的表现都很不错。你们生动地描绘了自己的心爱之物的独特之处,尤其是××同学,他 。
2.教师引导学生交流在这次习作中学习到的写作技巧、用词诀窍、修改作文的方法等,使学生不断提高写作水平。
预设:状物类作文的写作技巧有多种,如仔细观察,突出特征;描写有序,主次分明,详略得当;合理展开联想和想象,增强文章的感染力;融进感情,让人读后感受到收获和教益。
语 文 园 地
【教学目标】
1.结合本单元课文交流了解课文描写事物的不同方法,体会作者表达的不同情感。
2.结合相关句子,体会其在描写事物的方法上的相似之处。
3.理解同一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不同含义,学会运用词语。
4.诵读古诗,理解诗意,积累关于托物言志的诗句。
【教学重难点】
1.掌握描写事物、抒发情感的方法,能进行归纳总结。
2.理解同一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不同含义,能按要求写句子。
3.积累关于托物言志的诗句。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感知课文描写事物、抒发情感的不同方法。
2.体会句子在描写事物的方法上的相似之处。
【教学过程】
一、交流平台。
1.教师出示孩童摇桂花树的场景图和珍珠鸟在作者肩上熟睡的图片,代入情境,激趣导入。
同学们,通过学习本单元的课文,我们初步了解了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把感情寄托在描述的事物中,是文章表达情感的常用方法。现在我们就一起走进“交流平台”,看看你们会有什么发现。
2.引导学生自由、轻声朗读教材中几位小朋友的对话。
3.引导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学习本单元课文时的体会。
4.指名说说交流体会,教师适时指导。
示例一:读琦君的《桂花雨》,我不仅感受到她童年“摇桂花”的欢乐,也感受到她浓浓的思乡之情。
示例二:读许地山的《落花生》,我不仅了解了花生朴实无华、默默无闻、不计较名利的特点,也懂得了一些做人的道理。
示例三:读冯骥才的《珍珠鸟》,我不仅感受到作者对珍珠鸟的喜爱之情,也感受到人与鸟相互亲近的和谐与美好。
示例四:读郭沫若的《白鹭》,我不仅看到了作者对白鹭的细致描绘,也感受到了他对白鹭深深的喜爱。
5.出示老舍的《猫》中的片段,引导学生分析作者是怎样生动、细致地描写猫的。
它要是高兴,能比谁都温柔可亲: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子伸出来让你给它抓痒,或是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它还会丰富多腔地叫唤,长短不同,粗细各异,变化多端。在不叫的时候,它还会咕噜咕噜地给自己解闷。这可都凭它的高兴。它若是不高兴啊,无论谁说多少好话,它也一声不出。
示例:
师:这是老舍先生的《猫》中一个脍炙人口的片段。请同学们认真读一读,谈一谈你的体会。
生1:这段话写出了猫温柔可亲的具体表现。
生2:这段话刻画了猫在高兴时和不高兴时的不同情态。
生3:这段话中字里行间流露着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生4:这段话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让人印象深刻。
师:同学们的分析都很到位,我们在写作文时也要借鉴作者的描写方法,仔细观察身边的事物,细致、生动地描绘它们,不断提高写作水平。
6.教师点评学生的课堂表现,并对这一板块进行总结。
二、词句段运用(一)。
1.教师出示教材中的三个句子,学生齐读句子。
◇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
◇(白鹭)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白鹤太大而嫌生硬,即使如粉红的朱鹭或灰色的苍鹭,也觉得大了一些,而且太不寻常了。
◇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
2.教师指名说说上面的句子在描写事物的方法上有什么相似之处。
示例一:都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这是主要的相似之处。
示例二:都描写了事物的颜色。
示例三:都融入了作者的感情。
3.教师引导学生参考例句进行写话训练。
过渡:我们已经了解了这几个句子在描写事物的方法上的相似之处,在朗读的同时,你能进行仿写吗?
4.指名展示自己所写的片段。
秋天的阳光格外有趣,虽然没有春天的明媚多姿,没有夏日的火热酷辣,却似乎另有一种滋味。太阳有些疏懒了,悠闲地在天空巡视一回,带来些许温暖,很能让人感觉到它的闲情。在秋阳的轻松中,秋高气爽的感觉油然而生,让人感受到秋天的美妙。
三、课堂回顾。
1.教师总结本课时的教学内容,点评学生的课堂表现。
同学们,这节课上,我们回顾了本单元的课文,学习了借助事物表达感情的方法。这对我们来说是一次新的尝试,从中我们知道了不能仅靠理解句段去品析课文,还能换一种角度,这样对课文的理解会更全面、更深刻。除此之外,我们还进行了仿写训练,拓展了思维。同学们的表现都很不错,回答问题特别积极,希望你们能继续保持。
2.引导学生交流学习收获,积累描写生动、优美的句子。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了解同一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不同含义,根据要求进行造句训练。
2.理解古诗大意,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积累有关托物言志的诗句。
【教学过程】
一、词句段运用(二)。
1.教师出示一组含有“骄傲”一词的句子,学生读句子,揣摩该词在不同语境中的不同含义。(教师出示句子。)
(1)他获得的那枚奖章是他的骄傲。
(2)他太骄傲了,我不喜欢他。
(3)古代四大发明是我们的骄傲。
(4)他因为做了一点儿小贡献而骄傲自满。
(5)骄傲自大是他的一个缺点。
(6)我真为莉莉的宽容大度感到骄傲。
示例:
师:同学们,大家对“骄傲”这个词语再熟悉不过了。读了上面的句子,你们发现“骄傲”一词的含义在不同的语境中有什么不同?
生1:有时表示自豪,有时表示不谦虚。
师:还有什么不同呢?
生2:有时是褒义词,有时是贬义词。
师:同一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意思可能会有所不同,需要根据上下文语境来理解。同学们可以将同一词语放在不同的句子中说话,体会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意思。
2.教师出示课本中的句子,引导学生读句子,体会词语不同的含义。
除了“骄傲”这个词在不同的语境中会有不同的含义外,还有许多类似的词语。同学们读一读下面两组句子。
开辟
让它荒着怪可惜的,你们那么爱吃花生,就开辟出来种花生吧。
人工智能的出现为人类的生活开辟了一片新天地。
姿态
桂花树的样子笨笨的,不像梅树那样有姿态。
大家以全新的姿态迎接新年的到来。
3.师生共同探究两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学生借助查词典的方法分别理解两个词语的意思。
(2)采用替换法理解词语在不同的句子中的意思。
预设:教师引导学生用词语的含义替换词语本身,放到句子里读一读,再体会体会,读得通顺的、感觉合理的那个含义就是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明确:第一组句子,前一个“开辟”的意思是“开垦”,后一个“开辟”的意思是“开创,建立”;第二组句子,前一个“姿态”的意思是“姿势,样子”,后一个“姿态”的意思是“态度,气度”。
4.引导学生了解“温和”一词的含义,并尝试造句。
(1)用查词典的方法弄清“温和”的含义。
(2)根据提示写句子。
①(形容气候)不冷不热。造句:昆明气候温和,四季如春。
②(性情、态度、言语等)不严厉,不粗暴,使人感到亲切。造句:他文质彬彬,待人一向很温和。
5.教师挑选写得比较好的句子,投影展示,并进行点评。
6.引导学生课外积累类似的词语,在具体的语境中体会其不同的含义。
二、日积月累。
1.出示课件古诗,播放朗诵音频。
同学们,本单元的主题是“万物有灵”,选编的文章都是写事物的。学习这样的文章,我们不仅了解到了描写事物的不同方法,也体会了作者寄寓其中的情思。而“日积月累”板块所选的这首五言古诗也描绘了一种我们常见的事物——蝉。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首诗,体会诗人在诗中寄寓的情感。
2.学生齐声朗诵,教师指名诵读。
诵读示例:
蝉
[唐]虞世南
垂/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3.教师讲解诗中的重点词语,引导学生理解诗意。
◆重点词语:
[垂]文中指蝉的触须。古人结在颔下的帽带下垂部分叫“”,跟蝉头部伸出的触须很像。
[清露]清纯的露水。
[流响]指蝉连续不断的鸣叫声。
[疏桐]稀疏的梧桐。疏,开阔、稀疏。
[居高]指栖息在高处。
[藉]凭借。
◆理解诗意:
蝉垂下像帽缨一样的触须吸吮着清澈甘甜的露水,响亮的声音从稀疏的梧桐树枝间传出。正是因为在高处发声,蝉的声音才能传得远,并不是凭借秋风的力量。
4.指名读诗句,并说一说自己对诗句的理解。
示例: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是全篇比兴寄托的点睛之笔。它是在上两句的基础上引发出来的议论。蝉声远传,一般人往往以为是借助于秋风的传送,诗人的认识却很独到,强调这是由于“居高”而自能致远。这种独特的认识蕴含了一个真理:品格高洁的人,并不需要凭借某种外在因素,他们自能声名远播。
5.小组讨论交流,体会诗歌的深刻含义,教师总结。
这是一首咏物诗,咏物中尤多寄托,具有很强的象征性。诗歌句句写的是蝉的形体、习性和声音,而句句又暗示着诗人高洁清远的品行志趣,物我互释,咏物的深层意义是咏人。诗的绝妙之处是把握住了蝉的某些别有意味的具体特征,从中找到了艺术上的契合点。
6.出示其他托物寓意的诗句,引导学生说说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课件)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元]王冕《墨梅》(赞美梅花高洁的品格)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明]于谦《石灰吟》(赞美石灰忠诚清白的品格)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清]郑燮《竹石》(赞美竹子坚韧不拔的品格)
7.引导学生在课外积累诗句,扩充知识储备。
三、课堂回顾。
1.教师总结本课时的教学内容,点评学生的课堂表现。
这节课上,我们学习了两个板块的内容——分析同一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不同含义和学习古诗《蝉》。同学们的表现都很不错,你们不仅积极思考,而且在课下搜集资料,提前了解了古诗《蝉》的相关知识。这种主动学习的精神值得嘉奖。
- 引导学生交流收获,并在课后积累关于托物言志的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