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资料
凡是考试,无论小升初,中考还是高考,阅读理解题中有70%以上的题是围绕文章主旨设置的,比如句子赏析,人物形象分析,表现手法的分析等等题都要围绕文章主旨来答才有可能得满分。
那么怎样准确把握文章的主旨呢?
把握文章主旨题最难的就属记叙文,分析记叙文的中心主旨经验如下:
首先,速读文章,确定记叙文的类型。
记叙文的类型包括写人的记叙文,记事的记叙文,写景的记叙文和状物的记叙文。
类型不同,归纳文章主旨的套路不同。
(一),写人的记叙文
写人的记叙文侧重人物形象的思想和精神的分析,表达对此人的一种或热爱或崇敬或批判的感情。
比如:魏巍的《我的老师》
通过几个生活片段刻画了一个真爱孩子,与学生亲密无间的良师益友,揭示老师慈爱公正,可亲可敬的性格特点。表现了作者作为一个学生来老师的感情。
再如:鲁迅的《孔乙己》
通过刻画备受科举制度摧残的下层知识分子的形象。控诉了腐朽的科举制度的罪恶,同时也鞭挞了丁举人之类地主豪绅的冷酷和暴虐。
总之写人的记叙文,要善于从人物所处的社会背景,职业背景,家庭背景等方面做更深层的分析。
(二),写事的记叙文。
写事的记叙文侧重记叙某种见闻和感受,表现作者对人事的一种看法或情感。
比如:都德的《最后一课》
本文通过小弗郎士在最后一课中的见闻和感受,表现了法国人民在国土沦丧时的悲痛心情和强烈的爱国主义。再如:鲁迅的《故乡》
本文通过我回故乡的见闻和感受,描述了农村的破败和闰土从少年到中年的巨大变化,揭示了农村破产和农民痛苦生活的社会根源,表达了作者渴望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强烈愿望。
总之写事的记叙文比写人的记叙文思想性更高,也更应该结合事件发生的背景去考虑作者真正的写作意图。
(三),写景的记叙文和状物的记叙文
写景的记叙文和状物的记叙文都是借景和借物抒情的。
写景的记叙文要善于分析文章是乐景抒乐情,还是乐景写哀情。
比如:朱自清的《春》
本人描绘了打给珲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发的景象,赞美了春的创造力和带给人们的希望,抒发了作者对春天的深切喜爱之情。
而他的《荷塘月色》则是以美景写哀情,通过景物描写,反映了作者对当时白色恐怖严酷现实的不满和苦闷彷徨。希望在一个幽静的环境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而又无法解脱的心情。
抓这一类文章的主旨,要善于抓住文中作者抒发情感的句子。
比如朱自清的《春》里面抒情的句子最后几段,作者赞美了春的创造力,和带给人们的希望,的赞美之情。抒发了对春的深切赞美之情。
而他的《荷塘月色》,则从开篇的抒情句“心里颇不宁静”到最后“快乐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的感慨,可以理解本文主旨是抒发作者的不满和苦闷彷徨之情。
状物的记叙文,要分析作者在物上👆寄托了怎样的感情。
比如冯骥才的《珍珠鸟》,表面看来是写养鸟的经历,写鸟的形态,性情等,实际抒发的是人和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情感。
像这样的文章同写景的记叙文一样,要善于抓住作者,抒情,归纳总结的句子。
比如珍珠鸟最后,作者写道“我笔尖一动,流泻出这样一句话: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综上所述:分析文章主旨,要善于抓“文眼”。
要善于从以下方面去入手:
一,从文章标题入手分析
很多文章的标题,即是文章的线索,又揭露了文章的主旨方向。比如。《一件珍贵的衬衫》只要结合文章内容总结归纳好这件衬衫“珍贵“在哪里,主旨也就呼之欲出了。
二,从文章首段和末段入手分析
就像刚才我分析的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一样,它的“文眼”在于手段的“心里颇不安宁”这几个字。全文就是围绕这一感情基调,来写景抒发情感的。
而冯骥才的《珍珠鸟》那句“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则是全文的最后一句话。
三,从作者抒情和议论的句子入手分析
作者抒情和议论的句子,在记叙文中几乎都是揭示文章主旨的“文眼”,要善于抓住这些句子提炼总结归纳主旨。
四,从概括段意或分析人物事件入手分析。
如果文章没有中心句,没有明显的“文眼”,那么就需要,从概括段意和分析人物事件等信息入手分析作者的感情里写作意图。
最后,套用格式:本文通过记叙(描写了)……的故事(事迹,景,物),表现(歌颂,批判,揭露)了……的思想(性格,精神,品质)等,抒发了作者……的感情。
要反复斟酌,做到表达准确无误。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把握文章主旨尤其需要读懂全文,来整体感知文章主旨。则只有把握文章主旨才能做好相关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