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资料
预习、上课和复习如何组合,才能让学习能力确确实实得以提升?
- 2018-11-01
- 作者: 石老师
- 分类目录 小学教育文章分享
我们碰到很多学生,问他们是怎么预习的,很多同学都说:“看一遍,摘录问题。”—看似正确,实则错误。
我们也碰到很多学生,问他们是怎么复习得,很多学生都说:“看一遍教科书或笔记,然后一门心思解答问题,做习题。”—看似正确,实则也是错误。
为什么说这两者都不正确?首先让我们来看看预习和复习的目的何在。
1、预习的目的有两个,不求一开始就能全部理解和明确不懂的地方
预习阶段,
1)不求一开始就能全部理解
做预习,刚开始看新学习内容时,完全没必要一定要全部理解,用比平时快得阅读速度就可以。
但是同时,非常必要的是“想要理解的努力”。
即使看不懂,也要想一想“这是说的什么事,什么情况”,则会有效的强化对此的印象。
2)明确不懂的地方
看着模棱两可,甚至一窍不通的地方,一定要做好标记或记下来,明确的必要性。
那么上课时的听讲目的及意识会变得很清晰。
重点就是把这些不明白的地方搞懂—说得更彻底一些,只要老师在讲述这些知识点时认真听讲就可以了。
这就好比一本书上的70%内容都是不重要,只要抓住关键的30%一样掌握,是一个道理—当然上课最好是从头注意力集中到结束,但是学生的集中力都不太会能持续2、30分钟,所以选择好上课时能高度集中注意力的时间段,其实也是高效用好上课时间的一个诀窍。
这无疑比不加预习,不分重点、不区分理解和不理解的听到课时结尾,学习效率上自然不可同日而语。
另外,即使已经理解的部分,通过再一次听讲,肯定会有更深的印象。
2、复习的目的有一个,检查学过的内容是否已经真正掌握和理解,然后进行记忆的深化
复习阶段,
1)检查已经理解与否
复习必须和预习结合起来。
预习时不懂的地方,经过上课时老师的讲解后,是否自己已经能真正理解。
这样的检查,才是复习的最大目的。
当然,让已经明白的地方,加深印象,成为长期记忆也是复习的目的之一。
而复习的基本动作就是“反复”(短时间多频次反复),但不是反复做“知识的输入”,而是要反复做“知识的输出”。
除了重温知识点(教科书+笔记)之外,“输出”才是复习时要花大力气的学习。
(知识的输出形式很多,常用的是把要点的大声读个10、20遍,c看完后闭目在脑中回顾,把理解的内容在大脑中“说”一遍,或者在小黑板上白板上写出来,坚持每天做思维导图的习惯,专门用于当日的学习总结,边复习边录音,甚至录视频,边讲给自己听,给自己提问,一问一答形式,自己回答,或者和同学一起讨论,在理解的基础上,大量做习题练习……)
复习最忌讳的就是只是反复看教材和笔记,这只是上课听讲的延伸,终究还不过时“输入”而不是“输出”,其结果,即使感觉记住理解了这些内容,很大可能还没有根本理解透彻,往往会造成临到用时模棱两可,甚至只有感觉没有具象的情况。
这就好比学习开车,理论背得再熟,没有实践和长期的练习,上了车一样易出问题。
所以,复习时必须以“输出”为主,看阅等的输入和上述行为的输出比,最起码要保持在30:70,甚至要达到20:80。
复习时的输入要做到“短时间多频次快速反复”,而复习时的输出则必须是“每天花时间连续一段时间的反复”。
复习的衡量标准只有一个,必须做到“脱口而出,瞬间反应,滚瓜烂熟”—反复到一定程度,就能达到这种效果。
还有一种危险的复习方式,那就是“在还没有完全理解的状态下,直接抄写答案,而且一遍而过”。
当然也有一种例外—如果无论如何都解决不了的问题习题,那么通过把问题题型,解答过程和答案完全熟记到能“自然反应”时,则也是一个复习时的诀窍。
小结
一般来说,特别要重视的预习+复习得科目是数学和英语。
首先这两门课程时所有学习中的基础,极其需要日常的积累,否则在没有理解当下内容时继续学,会越学越迷糊(英语单词越早掌握越好,比如小学3年级时就可以把小学英语中出现的单词会读会拼写,初中1年级时就可以背下初中的全部单词)。
语文的话,多阅读多思考—衡量标准是每周课外阅读量=每周上课文的5倍阅读量,阅读是学好语文的基础。。
通过预习让上课和复习、通过复习让上课和预习有效结合,并加以活用,那么你就可以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切实感到自己的提升。
而这是经过无数调查验证得出的千真万确的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