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资料
第一单元 第4课时 解 决 问 题
- 2020-09-02
- 作者: 石老师
- 分类目录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内容简析
例8 安排解决问题的内容,意在巩固学生初步建立的厘米和米的长度表象,进而培养学生对长度单位进行实际运用的能力。
教学目标
1.通过推测、比较,学会选用合适的长度单位描述物体的长度。
2.巩固初步建立的厘米和米的长度单位表象,培养学生估测物体长度的意识。
3.感受测量物体长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建立长度观念的意义。
教学重难点
会选用合适的长度单位描述物体的长度。在明确长度单位的过程中,学会思考,比较。
教法与学法
1.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须建立在估测长度的基础上,因此必须让学生牢记自己的一庹、一拃、身高等长度,用这些长度作标准比较或推测题目中事物的长度。
2.学生主要是通过估测、总结、比较等方法来学习辨别长度单位知识的。
承前启后链
一、情景创设,导入课题
故事导入:
师:孙悟空的金箍棒真的很神奇,它能变长也能变短。(课件出示情境图)当孙悟空的金箍棒变成旗杆那么高时,你知道孙悟空的金箍棒有多长吗?
学生学习了厘米和米,可能会选择厘米或米标出金箍棒的长度。
师:这节课我们就研究金箍棒的长度,看看会遇到哪些新问题。(板书课题:解决问
题)
【品析:利用学生心目中的神话英雄孙悟空的金箍棒长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
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激发学习的兴趣。】
情景导入:
爸爸:儿子,你帮爸爸量一量咱家菜园的篱笆有多长吗?
奇奇:咱家的菜园是弯曲的,怎么测量呀?
爸爸:我绕着菜园迈着均匀的步子走一圈,用22步,我的一步长大约是1米,我就知道了篱笆的长度。你用什么方法测量呢?
奇奇:我用绳子沿着菜园的篱笆边缘围上一圈,再通过测量绳子的长度来推算篱笆的长度。
爸爸:你还真行!
师:听了父子的对话,你想说什么?
学生议论,交流。
师:同学们,生活中的物体都有长度,我们学习了“长度单位”,还要学会选择不同的长度单位,运用多种方法测量物体或距离的长度。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解决问题”。(板书课题)
【品析:以父子测量篱笆的对话情景引入,学生作为情景中的一个旁观者,可以对情景进行评论,也可发表自己的看法,在交流讨论中,十分自然地走进教学活动中。】
激趣导入:
师:小朋友,你的身高是多少?旗杆想和大家比身高,你猜一猜旗杆有多高,看谁猜得最接近!
学生自由猜测。教师适时出示:旗杆高13( ),引入对新知的学习。
【品析:以旗杆和小朋友比身高的话题引入新课,学生通过猜旗杆的高度,自然而然地领悟出旗杆的高度是以米作单位的,引入对新知的学习。】
二、师生合作,探究新知
◎引出问题,学生猜测。
课件出示旗杆。
提出问题:你认为旗杆的高度是13厘米,还是13米?为什么?
◎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1)学生思考,小组讨论。
(2)全班交流,说说想法。
想法一:可以通过用手比画1厘米、1拃长等,推断出旗杆的高度不是13厘米。
想法二:利用自己的身高和旗杆作对比,自己身高1米多,估测旗杆的高度相当于10个自己的身高,大约是13米。
想法三:借助身边十几厘米高的物品来比较,旗杆的高度是不是和铅笔、铅笔盒的长度一样,比如,一支铅笔都比13厘米长,旗杆的高度应该是13米。
(3)得出结论:旗杆的高度是13米。(板书)
(4)教师小结:有这么多的方法可以来确定答案,以后大家在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时,要多思考,多比较。
【品析:创设生活情境,提出数学问题,引导学生在合作活动中观察、分析、交流旗杆的高度是13厘米还是13米,教师适时指导,在活动中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思维方法,培养了学生的推理能力。】
(5)运用新知。
课件出示一张漂亮的床。
学生思考:这张床的长是2厘米还是2米呢?
同桌交流想法。
指名学生回答,并说说选择的理由。
学生可以利用自己的学具来推测,橡皮的长度比2厘米多,我们睡觉的小床长度比橡皮长得多,因此床的长是2米。
【品析:通过联系实际及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在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时,不仅要注意单位的大小,还需考虑数量的多少。】
三、反馈质疑,学有所得
质疑:比较短的物体或距离一定用厘米作单位吗?比较长的物体或距离一定用米作单位吗?
学生交流讨论。汇报交流时,可以让学生列举说明,比如,黑板宽约100厘米、课桌长约60厘米等。
【品析: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有时是根据生活需要确定的,引导学生学以致用。】
四、课末小结,融会贯通
教师提问: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教师小结:同学们,今天我们进一步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在判断选择什么长度单位合适时,我们可以通过用手比画,或借助身高、身边的物品来估测物体的实际长度,最终选择出合适的长度单位。
【品析:通过回顾小结,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较为合理、科学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教海拾遗,反思提升
本课意在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通过呈现生活中熟悉的事物,让学生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数学是有用的知识 ,对数学产生亲切感,也激发了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同时帮助学生树立了学好数学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