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资料
第三单元 角的初步认识
- 2020-09-02
- 作者: 石老师
- 分类目录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本单元共包括四个大的知识点:认识角、认识直角、认识锐角和钝角、用三角尺拼角。本单元教材既认识直角,也认识锐角和钝角,可以使学生更为深入、全面地认识角,形成对角的更为完整的认识。
1.认识角。
例1,呈现了主题图中的3种实物图,并用红色线标出了实物中的角,进而展现了从3种实物图中抽象出的角(锐角、钝角和直角),这时只需要告诉学生这是角就可以了。这三个角的类别、开口方向、角的两边的长短都不同,目的是突出角的特征:一个顶点,两条边。教学时,让学生通过亲自操作,如:折叠、拼摆、制作活动角等多种实际操作活动,来获得直接的经验,帮助学生学习有关角的知识,提升他们对角的认识。体会到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边的开口大小有关。
例2,以两幅动态的图展示了画角的步骤与方法,是在认识角之后,为了加深学生对角的认识而安排的教学。教材对画角过程的描述是:从一个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笔直的线,就画成一个角。
2.认识直角。
例3,出示了红旗、椅子、双杠这些生活中常见的实物,体现了角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里面呈现的角的开口度都是一样的,将这些角抽象出图形来,知道它的大小是一定的,使学生知道像这样的角就叫直角,并会标上直角符号。再通过观察发现每个三角尺上都有一个直角,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可以用三角尺上的直角比一比。接下来通过操作,用任意一张不规则的纸都可以折出直角,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进一步了解直角的特征。
例4,以3幅连续的直观图,呈现了用三角尺上的直角画直角的方法,并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直角,体会直角的特点。
3. 认识锐角和钝角。
例5,在这里通过让学生用三角尺上的直角比实物上的角的活动,抽象出锐角、钝角的图形,说明角的名称,让学生从分类的角度初步认识锐角和钝角。但由于二年级学生还没有学习有关角的度量的知识,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以三角尺上的直角作为标准,基于“比一比”这样的操作活动来判定一个角是锐角、直角还是钝角。在比较时,要让学生明白,此时正是在比较角的两边张开的程度。但对于一些明显大于直角或明显小于直角的角,学生可以直接依据直角的表象得出结论,不一定非得通过操作去“比”,所以要强化直角表象,充分利用直角表象提高判定角的类型的效率。教材还通过在三角形尺上找锐角、用活动角变出锐角和钝角的活动,即能巩固学生对3类角的认识,也能渗透三角形角的特点。
4.用三角尺拼角。
例6,是一项内涵丰富的用三角尺拼角的学习活动。它既能巩固学生对直角、锐角、钝角的认识,加深对直角、锐角和钝角之间的关系的理解;又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和解决问题的经验;还能使学生更加熟悉三角尺上角的特点,为后续学习做好铺垫。解决的问题为“用一副三角尺拼出一个钝角”,首先要理解“一幅三角尺”的含义,知道自己可利用的都有哪种角。在“怎样解答”中,教材呈现了两种策略:一种是通过直接拼的方式去尝试;一种是根据钝角与直角的关系,以直角为基础和锐角去拼。后者体现了有理、有序的思考,能够找到较多的、保证正确的答案。在“解答正确吗”中,学生可以通过用三角尺的直角比一比的方式对拼出的角进行检验,也可以用道理加以说明:用直角和锐角拼出的角肯定比直角大,那就是钝角。
在本单元的教学中,通过创设情境,在情境中找角,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的角过渡到数学意义上的角;从现实中找角、画角、制作角等活动,加深学生对角的感知。学生通过操作实践活动,在认识直角的基础上辨认出锐角和钝角,并能用自己的语言准确地描述锐角和钝角的特征。
如教学例1时,通过多媒体呈现同学们非常熟悉的、简单明了的、容易突出角的本质特征的物品或图形,如:剪刀、钟面、三角尺等,从实物图中抽象出角的图形来,知道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开口方向可以是任意的。这些角既有静态的,如:三角尺;也有动态的,如:剪刀、钟面。